【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歐洲多數國家、中國大陸和印度都早已開始為人民施打新冠疫苗,日本和南韓卻似乎不急。日本十七日才開始為醫護人員打疫苗,南韓也是本月下旬才開始為醫護人員等高危險群打疫苗。
日韓疫情不像歐美嚴重,相對而言有本錢等疫苗,而且日韓大可從歐美推廣疫苗的經驗學習,如供應問題、冷鏈物流和哪個群體應優先接種等,但拖延接種也可能使大眾更晚恢復正常生活。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杜克大學全球衛生創新中心主任尤達亞庫馬爾說:「日本、南韓與香港強力執行公共衛生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自認最需要快馬加鞭打疫苗的,是那些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較晚施打疫苗,或許能減輕民眾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日本與南韓民調顯示,許多人不想在疫苗剛上市時接種。
尤達亞庫馬爾說:「問題出在需求端。我們真的能說服民眾接種嗎?真的能透過快速推廣疫苗,達到群體免疫嗎?」
供應端和審批問題也拖慢疫苗施打進度。日本十四日才核准使用第一種新冠疫苗(輝瑞疫苗),南韓也是十日才首次核准牛津AZ疫苗。日韓訂購的疫苗數量供全國人口施打綽綽有餘,但因全球需求太大,藥廠還來不及交貨,南韓生產的AZ疫苗,二十四日起出貨。首爾高麗大學傳染病專家金宇柱說:「一旦疫苗到貨,南韓就會以超越其他國家的速度施打,南韓對這個很擅長。」
照理說,日本會急著打疫苗,因為日本政府決心七月如期舉辦東京奧運,希望疫情盡快緩和。不過,日本民眾因為曾有負面經驗,對各種疫苗戒心很高,可能拖慢接種速度。
二○一○年日本引進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但一些女孩接種後出現副作用,雖然後來專家確認這些症狀與疫苗無關,但這些報導仍影響日本大眾。
日本川崎醫科大學教授中野貴司說:「一味要求民眾接種,只會引起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