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文
假日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觀,當月人文廳介紹原住民文化的紅榜,上面的恭賀字詞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有種原住民式的幽默跟率直。看著「拿麼厲害」、「真的很會」等句子,讓參觀者感受到另一種真心誠意。
紅榜文化到底從何時開始?查證資料,源起於科舉時代的黃榜,因中國人節慶喜愛貼紅紙,最後黃榜演變成了紅榜。現代人門口的紅榜,在住家附近常見的以家長會長或是孩子優異的成績為主,學校中廊也常貼滿滿一堆恭賀紅紙。
日前,家中門牌下方也貼上了一方紅紙,赤豔豔的紅紙上,印著整齊的黑字「○○國小林○○同學參加○○中學學藝競賽榮獲金牌獎」。一反平日的低調,特別放上臉書當成背景,這是身為母親的驕傲。
友人說:「為何要那麼高調,這不像你。」我回以微微一笑。這張紅紙,代表著我六年來的堅持。何種堅持?堅持大量閱讀;還有另一種對現代爸媽來說很困難的堅持──不給小孩手機。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遭遇了許多困難,孩子的苦苦哀求更讓人難以招架。朋友笑我傻,放棄輪班的工作,一個月收入少了兩萬元,只為陪伴小孩成長;也曾經有人笑我:「那麼麻煩,還要陪,一支手機就可以處理了。」長輩甚至覺得孩子很可憐,買了智慧型要給他玩,都被我拒絕了。
這方紅紙,就是陪伴閱讀的果實,也是愛與陪伴開出的花朵。
孩子不停地問,何時能拿下紅紙?我面帶微笑回答:「等校長來過就可以拿下來。」因為,那一種是尊重及禮貌。
再過幾天,等校長來訪後,收下紅紙,讓一切回歸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