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起,健保雲端須註記「十日內用過公費抗流感病毒藥物」。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與流感症狀大幅重疊,為了提高醫療人員在流感季的警覺度,健保署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十二月十五日起,在健保雲端註記「十日內用過公費抗流感病毒藥物(Relenza、Eraflu、Tamiflu)」。提醒醫師,若病人服藥後症狀未改善,應評估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加強通報採檢。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如果是流感,服用抗病毒藥物之後,基本上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會在五天內改善,七到十天就會康復。
但服藥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還在發燒,代表身體對藥物反應不好,會擔心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可能要安排住院。一般來說,病人會自己陳述吃過克流感,這個註記也有提醒效果,同時也能提醒醫師考慮是否為其他病毒、避免重複用藥。
黃玉成表示,所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都有相當程度的重疊,特別是咳嗽、流鼻水這些一般感冒症狀。
他指出,流感病人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的比例高於新冠病毒,目前已知新冠病毒的症狀是介於流感和一般感冒之間。
另外,日前一名二十八歲女性產後施打流感疫苗,數日後竟罹患猛爆性心肌炎去世,雖然尚未確認與流感疫苗有關,但今年流感疫苗不良事件通報數量卻為歷年最高,其中死亡通報已達到十六件。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至十二月九日的「季節性流感疫苗不良事件通報摘要報告」的最新統計,共四百八十五件疫苗不良事件通報 ,較去年整個流感季僅有一百一十五件通報案件,高出三點二一倍。
今年通報案件中有三百四十七件屬於「非嚴重不良事件」,主要通報症狀為發燒、畏寒、頭暈、嘔吐、皮膚紅疹、接種部位腫、疼痛等。另有一百三十八件為「嚴重不良事件」,相較去年僅有二十二件「嚴重不良事件」,增加五點二七倍。
但衛福部認為這些皆為接種疫苗後,曾被零星報告過的不良事件,未觀察到須採取相關措施的安全疑慮,因此將持續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