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尼移工零付費政策,雇主團體建議政府應給予雇主更多保障。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今年七月底,印尼政府片面宣布自明年起實施移工零付費政策,改由雇主負擔印尼移工訓練費、往返機票、證件費用,估約七萬到十萬元不等,引發台灣雇主反彈。儘管印方上周鬆口表達願意談判,但雇主團體直言,台灣現行直聘程序繁複、難用,導致私人仲介橫行,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只能任憑喊價,建議零付費政策若要上路,政府應給予雇主更多保障。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專員許淳淮指出,台印雙方談判,若只聚焦該由誰負擔這筆費用、費用多少才合理,恐怕見樹不見林,因私人仲介制度讓仲介從中剝削移工,甚至剝削雇主,這才是問題根本。
許淳淮說,印方保護自家人權益並沒有錯,反觀勞動部,等同是「自食惡果」,若勞動部願意扛責,仿效韓國G2G(政府對政府直接聘雇)模式,而非任由私人仲介壟斷,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問題百出。
台灣國際勞工暨雇主和諧促進協會顧問張姮燕質疑,印尼移工零付費政策不只針對台灣,但是新加坡、香港雇主只須負擔三、四萬元,唯獨台灣仲介喊價七到十萬元,「到底多少錢,檯面上沒人說清楚。」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仲介怎麼收錢,雇主只能照付。
張姮燕表示,協會立場盼勞動部拒絕談判,直接停止引進,另闢其他移工來源國,假設零付費政策非上路不可,至少要給予雇主更多保障,避免支付高額費用後,移工來台不久就轉換雇主、甚至逃逸,雇主又要再多繳一筆錢。她強調,雇主不是不能承擔費用,但也應設計出一套制度,確保移工提供的勞務品質。
勞動部次長林三貴說,目前印方尚未回覆十一項收費項目細節,但已表達有意願談,且盡快談愈好,目前進入會議籌備階段,包括會議議程、議案、出席官員層級都尚待討論,確定將以視訊進行雙邊會議,會議日期未訂。
保勞動權益 催生家事服務法
衛福部統計,我國失能人口達八十二點四萬人,但實際任職的照服員,到年底才預估突破至六萬五千人,照護人力提升牛步,因而造就社福移工逐年遞增。然而,家事勞工長久不受勞基法保障,低薪、長工時等狀況百出,為保障家事勞工的勞動權益,TIWA擬再推《家事服務法》版本進立法院。
許淳淮表示,不分本國籍、外籍的家事勞工,都因工時與休息時間須配合被照顧者,導致工時跟休假日難以界定,協會這次提出的家事服務法版本,明訂須給予連續十一小時的休息時間,也比照勞基法,七天中有一天為例假日、一天休息日,例假日不得出勤。另也明訂比照基本工資,也針對移工轉換雇主訂立相關規範。
不過勞動部官員坦言,家事勞工的工作態樣多元,包括工作型態、工時、休假,都跟一般營利事業單位受雇勞工明顯不同,適用勞基法有難度,恐難以用法條規範,當初家事勞工保障法暫緩,則是為了與長照2.0互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