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要出嫁,嫁妝給多少?有人認為嫁妝是身分與財勢的象徵,幾億豪宅、數千萬鑽飾、數百萬名車不心軟;有人什麼都沒帶,也照樣嫁了。
唐太宗曾經因聽了大臣魏徵的意見,減少掌上明珠長樂公主的嫁妝。
唐太宗非常寵愛長樂公主,當長樂公主要下嫁長孫無忌之子、宗正少卿長孫沖時,太宗責令嫁妝、婚禮都要辦得比長樂公主的姑姑永嘉長公主多一倍。魏徵知道後,跑去進見太宗說「過去漢明帝要分封皇子時,說:『我的兒子怎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於是所封采邑都減半。如今長樂公主之禮若超過永嘉長公主,恐怕不符禮規。雖然永嘉長公主出嫁時,正逢我大唐百業待興之際,因而婚事從簡,嫁妝從樸;但義禮上是沒有差別。願陛下三思。」
太宗將此事說給長孫皇后聽,皇后深明大義地對太宗說:「我以前只知道陛下禮重魏徵,但一直不知道是何原因。如今聽到他的諫言,知道他實乃以禮義抑制君主之私情,真是社稷的重臣啊。我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情義深重,即便如此,每說話仍要察言觀色,不敢輕易冒犯;魏徵為人臣,情疏禮隔,尚能直言強諫,難能可貴。」
太宗於是下令,從簡置辦長樂公主的嫁妝。
婚姻不是買賣,而是合情合理,甚至放在小倆口幸福點上。彼岸就有位富豪,他給女兒的陪嫁竟只是一封「百善孝為先」公開信,他要女兒過門後,孝敬公婆,凡事多謙讓,多為別人考慮,處處與人為善、學會原諒,學會包容…,女兒、女婿還因為這樣而感動不已,許多人更是爭相要那封信,做為教育子女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