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六十歲王女士容易感到疲倦、手指關節處輕微疼痛,到醫院檢查是退化性關節炎,但吃藥治療未獲改善,二年下來體重更暴瘦十公斤。轉診至過敏風溼免疫科檢查,才發現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長達四年,經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獲得大幅改善。
恩主公醫院過敏風溼免疫科主任郭孝齡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屬全身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初期診斷不易,常見症狀為疲倦感、全身痠痛及食慾不振,造成體重下滑,如個案例王女士暴瘦十公斤,若無妥善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多關節發炎及腫脹。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樣複雜,包括乾眼症、乾燥症、貧血、頭痛、間質性肺炎、胃食道逆流或骨質疏鬆等等,患者經常會因上述症狀就醫治療,但病情卻無法有效改善。
郭孝齡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四十至五十歲中年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五倍,九成五患者好發部位容易出現在手指間關節及手腕,且多為「對稱性」關節疼痛,若未能及時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他強調,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疾病,關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治療須快、狠、準,「快」是一發現要趕快治療,「狠」是盡快用藥物緩解疾病惡化,「準」就是精準選對藥物,醫師依患者個別情況配置用藥,期使患者在三個月內疾病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