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垃圾量 南投蚓菜共生廚餘變有機肥 |2020.11.26 語音朗讀 19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投縣環保局推行蚓菜共生模式,將廚餘利用蚯蚓製成有機肥,栽培蔬果。圖/南投縣環保局提供南投縣環保局推行蚓菜共生模式,將廚餘利用蚯蚓製成有機肥,栽培蔬果。圖/南投縣環保局提供南投縣環保局推行蚓菜共生模式,將廚餘利用蚯蚓製成有機肥,栽培蔬果。圖/南投縣環保局提供南投縣環保局推行蚓菜共生模式,將廚餘利用蚯蚓製成有機肥,栽培蔬果。圖/南投縣環保局提供 【本報南投訊】南投縣環保局為使廚餘處理更有效率、環保,在屋頂設置綠色實驗農場,讓員工將每天的廚餘製作成有機肥,推廣自然農法「蚓菜共生」,並希望從縣府擴大到機關、學校和家庭,有效降低廚餘量,減輕垃圾處理負擔,民眾也能DIY栽培健康有機蔬菜。南投縣環保局綜合計畫科長張宗義說,南投縣清潔隊每日收運垃圾中有3成是廚餘,其中生廚餘包括果皮、菜葉、果核、種子不易燃燒,會造成掩埋場、焚化爐很大耗損。近年對於生廚餘朝向自然農法「蚓菜共生」趨勢,蚯蚓對於生廚餘分解成效高,蚯蚓排遺還能改良土壤,環保局利用頂樓闢建綠色實驗農場,引進「蚓菜共生植栽器」,由員工實驗蚓菜共生轉化生廚餘。蚓菜共生植栽器是高雄思源生態農場廠長羅條原夫婦發明,只要在植栽器每層鋪上培養土,並於中間放入廚餘,就可利用蚯蚓翻土,而排遺也可當作蔬果肥料,不僅解決廚餘問題,也讓自然資源循環利用。這項發明去年拿下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環境能源類金牌獎及泰國國際最佳發明獎兩大獎。環保局員工將午餐後剩下的廚餘再利用,轉換為供給農作物的養分。而蚯蚓則在廚餘與土壤間移動、翻土,糞便可成為農作物的肥料,蚯蚓消化廚餘再轉為有機肥滋養植栽,兼具實用與環保功能。為了幫助蔬菜及花卉生長,一旁也放置著兩輛發電腳踏車,透過踩動腳踏車的過程轉成電能,用於屋頂農園自動澆灌用電或廚餘處理機用電,員工踩踩腳踏車運動,更可產生再生能源。環保局也希望將蚓菜共生從縣府推廣到機關、學校和家戶,普遍設置蚓菜共生植栽器,提供自然健康有機肥,也能有效降低每日的垃圾量,讓生活更環保。 前一篇文章 心痛!紐西蘭外島 逾120頭領航鯨擱淺死亡 下一篇文章 逃家3個月回籠 食蟻獸小紅健康但變瘦了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日月潭沒降雨蓄水率增加 水力發電助攻屏東書院園區公告 不能再亂餵鳥類及野生動物 尊重原民文化 七彩湖擬畫保護區盼善意對待海洋 屏東再啟動回收廢漁網計畫要維護生態 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桃園市復興區櫻花開 罕見「藍喉太陽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