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連續4年收支失衡,全民健康保險會今天將協商提高費率,據悉,極可能突破5%大關。圖/曾吉松
今年已是全民健保連續第4年收支失衡,短絀金額已高達671億元,安全準備金明年勢必低於1.5個月安全水位,今年應依法調整費率。
【本報台北訊】今年已是全民健保連續第4年收支失衡,短絀金額已高達671億元,安全準備金明年勢必低於1.5個月安全水位,今年應依法調整費率。全民健康保險會今天將協商費率,據悉,極可能突破5%大關,來到5.17%,補充保費費率也會連動升至2.11%。以此試算,月薪4萬的勞工本人每月健保費將增加58元,加兩個眷屬則每月多174元,而雇主每月增加182元。
根據上個月健保會諮詢會議資料,健保署試算了醫界、付費者兩種版本,醫界版費率高達5.5%,漲幅近18%。以月薪4萬元勞工試算,每人每月保費將增加100元,雇主每月增加300元,健保會付費者代表難以接受。
健保署試算的付費者版費率為5.47%,補充保費費率為2.23%,預期明年保險收入達7400億,總額成長近3.8%,安全準備金可超過2個月。以月薪4萬元勞工試算,每月保費增加94元,雇主增加296元,多位付費者代表認為還是太高。
消基會:不要超過5%
據悉,付費者代表今天勢必再提其他版本。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消基會副董事長吳榮達表示,今年大部分產業都因疫情而狀況不佳,漲保費對於雇主及勞工都是巨大的壓力,希望費率先回到4.91%,最好不要超過5%;如果真的沒辦法,才考慮5.17%。
健保會公正人士代表滕西華指出,健保署試算費率偏高有兩個原因。首先,健保會長期要求政府確實負擔保險經費的36%,如此可降低費率調整幅度,健保署卻未依此試算費率;再者,健保署也沒有試算安全準備金僅1個月的費率,僅試算2個月以上的版本,費率當然高。
一位健保會付費者代表指出,健保總額每年如滾雪球般成長,今年總額已是初開辦的4倍以上。考量老人和病人愈來愈多,為了讓健保錢夠,付費者都願意體諒、坐下來談漲保費;呼籲政府也要苦民所苦,不要一次漲太多,也不要再加收部分負擔。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健保費幾乎每一分錢都來自民眾荷包,在漲保費之前,健保署應針對健保改革重大議題提出優先順序及執行計畫,民眾才知道多付錢之後可以期待什麼,但健保署至今不曾交代。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署無法決定費率,只是提供試算資料供健保會協商參考,部分負擔有幾種可能的調整方案,目前都還沒決定要怎麼做,除了要看高層的決策,也要考量費率調整結果,如果健保費收得夠,或許不一定需要調整部分負擔。
企業:等疫情過後再調
目前傳出的健保費率方案都是調漲,最低為5.17%,另兩案是5.47%與5.52%。據了解,行政院會傾向選擇衝擊最小的調漲方案,因此健保會出來的意見交院參考後,政院將就收入面和支出面做最後決定。
行政院祕書長兼發言人李孟諺昨表示,費率調整目前還在評估階段,沒有確定的預擬方向跟方案,最後會根據健保財務上健全需求,與社會目前經濟狀況做最佳考量。
不過,健保費率調高,企業認為負擔加重,可能影響獲利表現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現在並不是調漲健保費率的好時機,等到疫情過後再來調整會比較好。
吳榮達也表示,依健保法第3條規定,政府年度負擔健保之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的36%,目前政府年度負擔低於此一下限,若能撥補差額,健保費連調都不用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