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亨 台北市師大附中1536班
孔子在《論語.里仁篇》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強調擇居或為學時環境的重要。
常聽見的「孟母三遷」,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孟子小的時候,住在菜市場旁,他總是學菜市場裡的小販吆喝,還學賣一些小東西,孟子的母親看到了,覺得市場不利於孩子讀書,所以又搬去了離墓園不遠的地方。搬家後,孟子開始與鄰居學著那些送葬儀式,整天哭天搶地,好像家中真有人去世一般,孟母一見,決定要搬到私塾旁。搬家後,孟子有模有樣地學起了私塾裡的老師,搖頭晃腦地吟頌起四書五經,孟母這才安心下來。記得當年才剛升上國一的我,面對新環境,獨來獨往的性格讓自己嘗盡苦頭,直到幾個同學跑來認識我,生活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所有消息只要「滑」一下就能獲得,所以「潮流」也跟著出現。「潮流」讓眾人開始追求同一件事情、說著類似的話,如前陣子流行的「像極了愛情」、「可憐哪」就是最好的例子。北宋王安石曾說:「為善必慎其習,故所居必擇其地。」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難怪孔子會有所感悟,說出「里仁為美」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