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場【 性別即生活】 家庭分工無關性別

文/張孜寧 |2020.11.03
1120觀看次
字級

文/張孜寧

上個月,跟一位許久不見的已婚男性友人在宵夜時段吃飯小酌,他開玩笑說:「哇,你是一個媽媽耶!這個時間居然可以出來逍遙!」這是一句相當符合社會期待的讚歎句,但我聽了渾身不自在,玩笑式地反問他:「你不也是爸爸嗎?你都排除萬難來聚會了,我當然也不甘示弱啊!」

生活中,常常得面對類似的充滿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對話,最典型的,就是下意識地認為家庭分工就應該是「男主外、女主內」。

即便根據目前最新的勞動參與率報告顯示,女性工作比例有51%,大眾看似可以接受女人在職場有所表現,但勞參率有67%的男性,在多數人眼裡卻不是可以在家操持家務、帶孩子的人選之一。甚至我身邊有為數不少的年輕男性,還是認為只要把賺的錢用在家庭事務上,就是好男人的表現。

從上述對話可以看出,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不是賺錢養家,而是操持家務──入夜後理應在家顧孩子、做家事,怎麼可能外出與友人聚餐呢?

過去,在各種社群網站都可以看得到,網友針對男女刻板印象的各式筆戰,有人覺得,「女人照顧小孩容易上手,這本來就是事實啊!」但是,有沒有可能我們這種既定的家庭分工印象中,直接阻礙了兩性家庭成員磨合出更合適的分工模式?

我身邊即有一組家庭,太太是工作穩定的公務員,先生是接案的專業工作者,兩相比較,女性工作時間固定、薪資穩定,而男性工作時間彈性自由、收入高低起伏大,從客觀條件看來,由先生在家照顧學齡前的幼兒更恰當。因此,他們夫妻倆也就決定了「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分工模式。

就這樣4年過去了,孩子今年終於進入公立幼兒園大班,這位負責照顧孩子起居的爸爸回想過去4年點滴,卻是相當樂在其中。雖然很辛苦,也經歷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但在家帶孩子,對他而言,是當時維繫家庭生計最好的方式;他也證明了,家庭分工不分性別,母愛雖偉大,但不代表父親無法完成同樣的犧牲。

生活中,我們常對性別有太多理所當然的期待與限制,進而影響了自己人生發展的多元性,以髮長為例,現在還有多少人覺得長髮是女性的專利呢?希望未來的社會在家庭分工上,也能打破「女主內」的窠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