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研手擠坯 古技新用創現代陶 曹麗蕙 |2020.10.30 語音朗讀 26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賴羿廷以傳統為基,將傳統製作大水缸的手擠坯技法,予以運用轉換,進行現代陶創作。圖/賴羿廷提供 賴羿廷的作品〈虛室生白〉(圖) 賴羿廷的作品〈真空妙有(一)〉(圖)。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苗栗不二陶工坊裡,不時會看見陶藝家賴羿廷在鐵皮屋下,頂著攝氏三十四度以上的高溫,不斷搓揉泥條的身影,為的就是以古老的手擠坯技法創作出她內心中兼融東西方美學、書法線條與佛禪思惟的現代陶,「搓揉泥條的過程很枯燥、費勁,但我當作是修行,修鍊技藝,也修身修心」。出身於苗栗卓蘭農村的賴羿廷,從小就喜愛藝術,曾就讀聯合工專陶瓷工程科,後因緣際會進入新竹科工業園區工作長達十八年。即使成為高薪主管,也利用假日、夜間進入新竹師院在職進修班修習水墨,她坦言:「我是為了生活進入高科技產業,四十二歲時便決定轉換跑道,追求內心真正渴望的藝術夢想。」她急流勇退,重返校園,在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而後更向手擠坯大師陳炳廷習藝,將水墨書法與陶藝相結合。創作理念含「空有無」哲理為什麼又回歸陶藝創作?「多年前於員工旅遊時,看到一位華陶窯的老陶師,拿著大泥條披在身上,用手擠坯技法在做水缸,這一幕縈繞腦海,心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學這門技藝。」畢業後賴羿廷有一回看到陳炳廷的手擠坯作品,更是大為驚豔,她說:「手擠坯技法與泥條創作,能呈現書畫藝術當下的隨心自在與流暢感!」因此她以古老傳統製作缸甕的手擠坯技法,用於詮釋現代陶,但在創作理念和風格上則開創新局,以東方老莊思想及佛學理論為根基,將書畫世界的「計白當黑」,融合《易經》「陰陽虛實」、佛家禪宗「空有無」的哲理,轉換成立體造型空間,共構出充滿禪意氛圍的作品。然而古技要新用,實際上並不容易,「在造型設計與製作上,運用手擠坯當下即是一體成形手法,必須克服陶本身在製作上的物理特性與支撐困難點,與對陶土本生的特性、乾溼度掌握、收縮率等要相當了解,才能讓創作不用任何支撐下,完整的製作與燒製完成」。她的作品一推出便屢獲獎項肯定,如〈一土一如來〉榮獲南投玉山獎美展立體工藝類首獎、〈真空妙有(二)〉去年拿下台灣陶藝獎評審特別獎。「我一開始是為探究藝術而覽讀《心經》、《金剛經》等經典,但透過一遍遍閱讀,愈能體會佛法的浩瀚智慧,並反思原來生命中的滄桑、挫折和衝擊,是所謂的因果」,也正因這些經歷,她才更堅定藝術之路,並淬鍊出這些作品,讓她不僅懂得轉念放下,更心生感恩。靈感枯竭夢中得菩薩指引賴羿廷還透露〈虛室生白〉的創作故事,某日因創作思緒陷入困境,睡夢中觀世音菩薩顯現,「祂告訴我無須過度煩惱與思索過多,還遞給我一片荷瓣,告訴我就做它吧!」 翌日醒來夢境清晰烙印,「菩薩點醒我,勿出離真心,一切回歸初心。」因此,該作呈現出荷花清淨無染,還有一滴菩薩滋養創作靈魂的甘露法水。雖然苗栗從日治時代就發展缸甕製作技術,但「手擠坯」技法是非常費時耗力的製陶方式,「許多老陶師逐漸凋零,年輕人也都不太願意投入,學這門技藝的女性更少」,而賴羿廷不捨技藝沒落斷層。「古技.新用.賴羿廷現代陶創作展」在國父紀念館展出至十一月四日,她說:「我期待作品能帶給觀者視覺與心靈沉靜,讓更多人能從中感受到佛法的智慧、體會修心的重要。」 前一篇文章 兩廳院數位化360°預覽選位 下一篇文章 職人拍VR影片 介紹登山嚮導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新莊廟街時尚走秀 翻轉廟宇文化睽違7年 唐獎得主珍古德6月8日來台開講綠島人權藝術季 回應島嶼創傷518國際博物館日 故宮免費參觀媽媽商店開張 翻轉阿母日常形象故宮百年院慶 推描金佛卡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