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學 當代心靈交會千年

人間社記者王湘溱中壢報導 |2020.10.29
2133觀看次
字級
「台灣現當代佛教文學」研討會二十三日於中央大學舉行,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右一)演講,與會有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林文淇(左起)、副校長李光華、學務長林沛練、中文系主任李瑞騰共襄盛舉。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佛光山桃園講堂監寺覺輝法師(左一)帶領佛光人到場聆聽法義。圖╱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人間社記者王湘溱中壢報導】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辦,文學院、中文系、三慧佛學社協辦的「台灣現當代佛教文學」研討會,二十三日於中央大學文學一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題演講「佛學與文學的交會」,中央大學師生、各界學者與桃園佛光會員,共近百人到場聆聽。

與會者有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學務長林沛練、文學院院長林文淇、中文系教授李瑞騰,佛光山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台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何寄澎、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涂艷秋、明道大學特聘講座教授蕭蕭等多位學術界教授共襄盛舉。

佛法普及化

文學深具功勞

「佛教的經典本身很有文學性。」依空法師表示,佛陀說法依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又稱為十二分教,其中包含譬喻,如《雜喻經》、《譬喻經》等;某些經典本身就具文學特性,如《法華經》、《維摩詰經》。歷代著名文人王維、柳宗元、蘇軾等人的詩詞創作,皆深具佛理意涵。

依空法師說明,佛教文學包含佛傳文學、譬喻文學、佛典翻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也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他舉「變文」為例,當初僧侶講經弘法,一般人不太能理解內容,後來加入活潑的吟誦說唱,讓見聞者更容易接受,因而產生變文。

此外,中國唐宋文學作品中有些題材、內容、背景、術語皆與佛教有關,包括寓言文學、兒童文學、佛教小說豐富內容,以及敦煌石窟的《法華經》變相圖等,都讓佛法藉由文學在民間普及化。

佛教的「慧、空」思想,也提升文學家的創作心靈,豐富中國文學底蘊。法師舉例,詩人白居易晚年傾向淨土法門修行,在〈念佛偈〉寫下:「余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流露文學與佛學的緊密關聯。

「星雲大師文學修養底蘊深厚。」依空法師強調,大師著作中如《迷悟之間》、《合掌人生》或「人間音緣」的歌詞表現上,堪稱是當代文學創作的上選。

發掘真善美

體悟佛法意涵

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表示,在古典文學中,蘇東坡與佛印大師的對話,端看的是「人的本質」與「內心存在價值」的反射。透過佛學與文學的研討,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促進社會祥和善美。

學務長林沛練指出,佛教倡導的是「聞思修證」開智慧的哲理,此次研討會能發掘人性的真善美,在體悟佛法意涵中,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專長電影研究的文學院院長林文淇認為,佛教與文學的結合,不單只是文字敘述,更可以透過電影藝術共同研討當代佛教發展,並推薦胡金銓導演作品《俠女》一片,是佛教與藝術的代表作。

「佛教文學是台灣文學中不可或缺的篇章。」研討會策畫者李瑞騰教授說,希望透過與作家、詩人、散文作家多方面的交流,發揚佛教文學之美,帶動佛光山人間佛教的信念,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教授也分享,有些中央大學中文系學生原本就對變文、佛經翻譯不陌生,聽了依空法師講座受益良多。

中央大學財經研究所碩士生陳騰翔說,自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未曾接觸過宗教研討會,此次與會得以了解佛教教理已深入社會人心,恍然生活中的詞彙如三生有幸、天龍八部、逢場作戲、頑石點頭,都是來自佛經轉譯。

經由多位學者的論文和作家座談,與會聽眾藉這場文心與佛理的精采研討會,對於台灣現當代的佛教文學也有更多元的認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