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塑膠的魚變得更餓 急於找食物容易被掠食

 |2020.10.28
2107觀看次
字級
圖說:澳洲研究指出,吃下塑膠微粒的魚類行為更大膽活躍。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最新研究指出,塑膠微粒能夠改變魚類的行為,吃下塑膠微粒的魚類,牠們傾向於變得更大膽、活躍,比起其他魚類生存率更低。

《每日郵報》報導,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澳洲大堡礁水域捕捉幼魚,並連續4天餵食牠們除了豐年蝦(brine shrimp)以外的塑膠微粒。科學家將牠們標記後放回海裡觀察其行為,研究塑膠微粒是否對魚類造成影響。

這分發布在皇家學會報告期刊的研究指出,被餵食塑膠微粒的魚類出現更活躍、更大膽且更冒險的行為。

科學家表示,他們不認為這是因為塑膠對魚類產生有毒影響,而是魚類在吃進塑膠後會更飢餓,這種「營養需求壓力」促使牠們更傾向於冒險尋找食物,而該冒險行為使牠們更容易被掠食者吃掉。

該研究領導學者麥考密克(Mark McCormick)表示,魚類行為上的改變及其對生存的影響,是因魚類吃下塑膠微粒後變得飽足但事實上卻沒有獲得營養。麥考密克說,「牠們的腸子表示已經飽了,但牠們的大腦卻認為仍需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