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納斯卡線 發現2千歲貓地畫 |2020.10.21 語音朗讀 20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禿鷲 由衛星拍攝的禿鷲地畫圖樣。 圖╱取自網路 狗 狗的地畫圖樣。 圖╱取自網路 人的地畫圖樣。圖╱取自網路 秘魯納斯卡線驚見來自二千年前的貓咪地畫。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千年前的古怪貓圖終於現蹤。神祕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為位在秘魯南部納斯卡沙漠的一種古老地表雕刻或圖畫,秘魯文化部宣布,近期又發現了一座長達三十七公尺的巨貓地畫遺址,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秘魯古文明。只是,樣貌略帶童趣又奇怪的巨貓地畫曝光之後,卻也令網友好奇困惑。文化部表示,官方原本想趁著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旅遊空窗期,針對納斯卡線進行維護與整新。由於觀看納斯卡線的巨幅地畫,只能從高空俯瞰,或在遠處高點才得以看見全貌,當局在修築一條新的觀景路線時,意外發現了這幅巨貓畫。圖樣落在陡坡自然侵蝕嚴重「圖樣幾乎不太好辨識,甚至都快消失了。因為遺址落在一個陡坡上,自然侵蝕也比較嚴重。」文化部指出,過去數周當局「針對地畫進行清理與保存工作,才還原展示了原本的貓科動物輪廓」。這隻巨貓輪廓線條的寬度落在三十至四十公分不等。考古學家團隊根據圖像學的比較判斷後認為,這幅史前巨貓圖的誕生時間,應是落在屬於秘魯古文明的帕拉卡斯文化晚期。納斯卡線位於秘魯西岸、距離首都利馬南方約四百公里的納斯卡沙漠。儘管此處西臨太平洋,卻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一九三九年,美國考古學家柯索(Paul Kosok)對於納斯卡線的發現與考古,徹底打開了當代學術界與大眾好奇心,想知道這些神祕、巨型,且以幾何線條與動物圖樣為主的地畫,是怎麼誕生的。帶有宗教意涵列為文化遺產散落在納斯卡沙漠的這些巨畫,主要以石塊擺放與挖除表層土壤形成色差,構成圖樣線條。當中大部分地畫的誕生時間可追溯至西元前後、屬於秘魯古文明的納斯卡文明。由於其壯闊、可能帶有宗教意涵(比如祈雨)等原因,納斯卡線也在一九九四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過去納斯卡線已出土確認的地畫圖樣,包含魚、鳥、人、猴……等;帕拉卡斯文化約落於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一世紀,被認為時間應稍早於納斯卡文明,但兩者年代應有部分重疊,且可能有所互動關聯。而在印加之前的幾個秘魯古文明中,貓也都是常見的文化圖樣。比如:查文文化的查文德萬卡爾遺址,其牆面就有許多帶有貓科動物特徵的圖樣。秘魯考古學家伊斯拉(Johny Isla)表示:「我們不斷地發現新的圖樣,這真的很令人驚嘆!相信之後也會發掘愈來愈多。」自納斯卡線在一個世紀前被發現以來,已經確認了上百個地畫,隨著近代無人機與空拍技術革新,未來的納斯卡線考古如虎添翼。只是相較於考古團隊的振奮,對於輪廓略有點古怪的貓地畫,網路上出現的反應卻不太一致。有些人驚奇「這是給喵星人母星的訊息」,卻也有人困惑線條如此簡單又有點像孩子作畫的圖樣,與之前發現的部分地畫風格不太相似,質疑:「確定不是惡作劇嗎?」 前一篇文章 太空站氣體外洩 靠茶葉抓漏 下一篇文章 避誤食塑膠 奈良開發鹿紙袋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8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鹿兒島海域 抹香鯨群直立睡覺恐龍活化石 鶴鴕叫聲好嚇人女子為公益而跑 60天橫跨澳洲3800公里失明媽大學畢業 想攻讀博士造福盲人聖伯納犬主題樂園 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