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動作增肌健骨 骨鬆肌少症不上身 |2020.10.19 語音朗讀 58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對抗骨鬆肌少症,除了藥物及營養補充品以外,最重要就是日常運動訓練。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骨質、肌肉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漸漸流失,「骨鬆肌少症」是種沉默疾病,多數無明顯症狀,只能憑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判斷,因此容易忽略。樂生療養院骨科醫師李元甫分享七動作,民眾在家就能輕鬆「增肌健骨」。30歲以後,人體肌肉量每年減少1到2%,60歲以後減少速度加快。老人若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少動或不動更會加速肌肉量減少而出現「肌少症」,後續可能衍生失能、跌倒、功能退化等不良影響。李元甫指出,這7個動作老少皆宜,主要是以訓練核心肌群為目標,改善因長時間坐姿而缺乏的肌力,並兼具伸展、放鬆跟收縮等目的,每天都要做,一組10下,一天可做3組。1、仰臥第一式:躺平雙手放在肚子上,膝蓋微曲,左右兩側伸展2、仰臥第二式:躺平雙腳微弓雙手抱住腿部3、仰臥第三式:上半身躺平,雙腳微弓,運用肚子力量撐起4、海狗趴:身體躺平面向地板,運用後背脊椎力量伸展5、四肢俯撐:面向地板呈跪姿,左(右)手與右(左)腿伸直,訓練核心肌群6、靠牆壁微蹲:身體平行緊靠牆壁,微微成蹲姿7、弓箭步蹲:呈站立弓箭步姿勢,雙手提取可接受重量之啞鈴李元甫表示,對抗骨鬆肌少症,除了藥物及營養補充品以外,最重要就是日常運動訓練,除了「增肌健骨」7步驟簡易訓練外,民眾還可以搭配有氧運動(登階、腳踏車、游泳)、瑜珈、土風舞、早操等活動。若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初期症狀,應即早到醫院進行檢測或就醫。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699/ ;所有運動示範圖皆來自運動醫療網。 前一篇文章 姿勢不良引痠痛 物理治療師教3撇步排解 下一篇文章 7種蔬果補足維生素C 提高免疫力縮短感冒時程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8【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今年經濟成長率 國泰金上修至4.5% 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財劃法爭議 卓揆籲修法解決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總統:在野修財劃法 鑄大錯16縣市爭補助款 盼比修法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