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有些人很會說好聽的話,但總讓人覺得只是喊喊口號而不實在:也有些人雖然話不多,但總是讓人感到真誠與有建設性。相信大家情願聽聽有意義的話,然而古德說過:「好言難得,惡語易施」,此中的「好言」,並不是指順耳而無生命力的話;而是能有助於聽者正向思考與言行的建言。此中的「惡語」也不一定是罵人的話,只要能引發聽者負向思考與言行的話語,也就是愈幫愈忙的提議,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惡語。因此,佛陀才會提醒世人要注意口德,說「甘露及毒藥,皆在人舌中。」
有些人面對生活中不可免的紛爭,只有一個辯駁的理由:「我只是想把話說清楚,也都是為了大家好」,聽起來理由都相當充分,卻忽略了自己是以高姿態或專業身份去面對他人,只會用一種自以為是、唯我獨對的傲慢去「量人短」,當然就會遇事推託,根本不屑別人任何的建言,這是思想、視野、心胸嚴重的窄化,不符合佛陀強調佛弟子要學習「雖明世典,常樂佛法」的開闊胸襟。
因此,佛光人若想要學習成為一位「非佛不作」的人,首先要放下教訓世人的專業身段,看看佛陀是如何引導世人「由凡入聖」?據佛典的記載,所有推動人間佛教的菩薩行者,皆發願「誓共眾生,捨邪歸正、發菩提心、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菩提眷屬,真善知識,同生淨土,乃至成佛。」陪每一位遇到困難的人,走過其調適身心、生存策略的艱苦過程。總之,佛菩薩終究沒有要世人崇拜,卻發願每一個人都能「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是佛教福利社會的慈心悲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