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獲得美國航太總署協助,以雷達掃描,並比對空照圖、地面測量資料,發現吳哥窟地下有個十分遼闊的高棉古城,占地三千平方公里,比原先的推測大了至少三倍,是九到十四世紀高棉帝國時期的全球最大城市。
今天,科技如此發達,譬如有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還有什麼找不到的?
但別急,科技非萬能,不是還有很多千古之謎沒解開嗎?譬如消失的馬雅文明、亞特蘭提斯大陸、外星人與飛碟珥珥。可是,停靠地點寫得一清二楚的「諾亞方舟」,就在土耳其第一高峰亞拉臘山(Mount Ararat),為何迄今仍是一團迷霧?
地球暖化,南北極的冰山迅速、大量溶解,眼見電影「明天過後」的大洪水時代又將來臨,找到「諾亞方舟」似乎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救贖之道。今年5月底,綠色和平組織登上亞拉臘山,放置方舟模型,呼籲世界立即採取行動,挽救氣候。
基督教舊約聖經記載,諾亞方舟在汪洋中飄浮七天,最後停泊在亞拉臘山脈。在希伯來聖經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都有類似記載。舊約裡的記載翔實,似乎非常接近真實,人們探索它的熱情自然非常強烈。幾世紀來,探險活動不絕,紀錄文獻極多,卻一直欠缺有力證據。最早的史料來自西元前275年的巴比倫王國,一位名叫貝羅索斯(Berossus)的史官記載當地民俗,是削下方舟外的石化瀝青(據聖經記載是松香)做護身符。
十八世紀,一批穿越亞美尼亞的旅行者也宣稱見到諾亞方舟,據說其中包括馬可波羅。1829年,德國醫生巴洛德(Friedrich Parrot)是近代第一個登上亞拉臘山頂的人,據說當地修士向他展示一塊木雕,木頭取自諾亞方舟。然而,1840年一次強震,把那塊木雕等遺跡吞沒。之後,很多人登上山頂,都宣稱方舟位於冰雪覆蓋下的裂縫邊緣,一半埋在部分溶化的湖裏,一半隱隱若現。
尋找方舟不僅是神話,也是對專業地質學、生物地理學、考古學的挑戰,而且還要有體能攀登冰封的5165公尺高山。在土耳其語中,亞拉臘山(是活火山,最近是在1965年爆發)被稱為懲罰之山,除了經常地震、雪崩、山崩,還有終年隱匿在煙霧中的大裂縫、雷擊(構成這座山的花崗岩會吸引閃電)。
其次,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接壤地區,土耳其政府基於邊防安全,列為軍事禁地,長期封山,拒絕外國科學家申請進入。即使獲准攀登,也要擔心被庫德族游擊隊擒獲。亞拉臘山是庫德族人世居之地,庫德族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但世代流傳一個關於山的秘密:諾亞方舟的停泊位置。
進入廿世紀,科學提供了似乎更確切的證據。
1919年,俄國飛行員拍下「第一張諾亞方舟的照片」,顯示山頂厚厚冰層下,有個模糊的暗色斑點。1957年,土耳其空軍考察發現這個物體呈船型。1943年開始,美國中情局和航太總署多次宣稱找到諾亞方舟遺跡。他們利用先進的偵察衛星,拍攝亞拉臘山冰川邊緣的高解析度照片,依稀可見岩層中的船形物體,和聖經記載的大小接近。
六○年代起,美蘇陸續拍攝的高空、衛星照片更證實:亞拉臘山上確有「異物」,但幾乎沉沒於冰河中,看似形狀奇異的岩石。近來,除了「快鳥」商業遙感衛星拍攝的亞拉臘山高清晰度照片, GeoEye公司的「伊科諾斯」衛星、加拿大雷達衛星1號及美國各個情報部門衛星和飛機拍攝的照片,都有助於尋找諾亞方舟存在的證據。
鮑切爾‧泰勒博士從事美國國安分析工作三十多年,近十幾年都在研究亞拉臘山神秘物體,宣稱自己進行的是衛星考古工程。他在2006年12月表示:「只要繼續推動情報界公開更多權威圖片,我對發現諾亞方舟抱持樂觀態度。」
美國的衛星圖像專家弗朗茨進行分析,推測神秘物體的直徑為309公尺。泰勒指出,這相當於現代最大的航空母艦,鐵達尼號在它面前相形見絀。但有人懷疑:如果真有那麼大,可能浮在水面上嗎?
不過,美國波士頓大學遙感專家埃爾巴茲認為,必須考慮陽光照射的效應。斜坡極微小的改變也會令陰影形狀發生變化,影響最終的圖像判讀。他認為,「亞拉臘山神秘物體」只不過是具有部分陰影的巖脊,是自然地形,上面覆蓋著不同厚度的冰雪。
泰勒希望最終促使一支頂級探險隊,前往考察。但香港福音「影音使團」早一步宣稱:已找到方舟了。「影音使團」歷經四次探索,2005年終於在庫德族協助下,從別人未走過的路線進入亞拉臘山,完成使命。
「影音使團」帶隊的牧師指出,每次重大考古發現,如死海古卷,都是一次屬靈爭戰;而方舟遺跡的發現,足使進化論學說徹底動搖。但他們的「發現」迄今未「震驚」考古學界、生物學界;沒有推翻進化論,也沒有「振奮」西方宗教界,似乎距離「鐵證如山」還有一段距離。
聖經記載得這麼清楚,科技又這麼進步,諾亞方舟卻始終隱匿無蹤,「神的試煉」看來是需千錘百鍊才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