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不足 珠光鳳蝶面臨滅絕

 |2020.10.11
132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東訊】隨著台東縣離島蘭嶼近十年來積極發展觀光,島上民宿一家接一家開,因整地清理,蘭嶼特有物種「珠光鳳蝶」幼蟲的食草「港口馬兜鈴」枯死或被移除,致使珠光鳳蝶食源不足,面臨滅絕危機。

國立台東大學教授李偉俊說,珠光鳳蝶是台灣最大型蝴蝶,成蟲展翅最大可長達十五公分,他推估蘭嶼珠光鳳蝶數量恐已少於兩百隻,再不設法復育港口馬兜鈴讓鳳蝶幼蟲「有飯吃」,以後想看成蝶恐怕只能看標本,或到菲律賓呂宋島才看得到。

全島只找到一顆蛹

鄉民王桂清是島上土生土長的達悟族人,復育珠光鳳蝶近三十年。他說,以前還能看到幾百隻,但去年他只記錄到五十隻,今年更少,不到十隻。王桂清的父親曾告訴他,蘭嶼這個島嶼承載很多生物,要讓所有生物都能在蘭嶼共榮共存。他語重心長地說,如果蘭嶼人賺到錢了,卻讓珠光鳳蝶、綠蠵龜、蘭嶼角鶚在蘭嶼消失,「未來蘭嶼還能吸引觀光客嗎?」

李偉俊說,八年前他開始推動珠光鳳蝶保育,利用中秋連假到蘭嶼查看,「此行卻讓我感到遺憾」。他發現,全島只找到一顆珠光鳳蝶的蛹,蘭嶼野銀村、東清、朗島、紅頭等地鳳蝶復育區的港口馬兜鈴都枯死,荒蕪一片,只在朗島國小、蘭嶼中學,找到王桂清還在照顧的幾株港口馬兜鈴,憂心珠光鳳蝶因幼蟲缺乏食草而絕種。

研究珠光鳳蝶五十八年、台北市立成功高中退休生物老師陳維壽說,珠光鳳蝶猶如「蝴蝶中的貴族」,只吃港口馬兜鈴,吃完整株葉片後,會將根部啃食一圈「環狀剝皮」,讓港口馬兜鈴枯死,不讓其他昆蟲有繁衍後代機會,「提供充足食草,是復育這群嬌客最重要的工作」。

列第一級珍稀瀕危

珠光鳳蝶因外形華麗招來殺身之禍,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曾被大量捕捉做標本,高價賣往美國、日本,加上蘭嶼開發建設,港口馬兜鈴遭機具損壞,數量銳減,已被列為第一級珍稀瀕危物種。

被「蝴蝶爺爺」陳維壽感動的王桂清,看著當地一度帶動復育風氣,讓珠光鳳蝶美麗身影飛舞於蘭嶼天際,但二十年過去,珠光鳳蝶的處境反比以前更艱困。

李偉俊表示,現在蘭嶼禁抓珠光鳳蝶,對遊客攜帶品也嚴格檢查,但島上過度發展觀光,沒人在意復育,早年鄉公所、縣府補助建構的網室馬兜鈴園區,因缺乏經費及維護人力,植株枯死,建議政府應專案專款專人執行復育。

台東縣府農業處表示,會再提報計畫向中央爭取復育經費。蘭嶼鄉公所表示,公所人力和財力都無法進行全島復育,希望能由中央或學術單位來執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