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昨天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58%,連續8個月負成長,且跌幅較上月擴大,前9月平均CPI年減0.3%。不過主計總處官員表示,9月主要是受到蔬果、油料費跌幅擴大影響,消費動能仍在,無通貨緊縮疑慮。
儘管按照國際貨幣基金(IMF)定義,CPI連續2季負成長,技術上符合通貨緊縮,主計總處專門委員邱淑純表示,今年CPI負成長主要是受到油料費影響,屬於能源成本降低造成的物價下跌,沒有通縮疑慮。
邱淑純說明,9月CPI跌幅擴大的關鍵,是油料費、蔬菜、水果3項目跌幅都較上月擴大,對CPI總指數影響達0.72個百分點;換言之,若扣除上述3項目影響,9月CPI應可轉為正成長。
邱淑純坦言,眼看國際油價慢慢回穩,原本預期CPI跌幅逐步收斂,但因美國總統川普染疫,油價又跌下來,拖累CPI表現,「美國總統大選之前,會發生什麼樣事情難以預料」。
9月外食費則年漲0.69%,為115個月以來最低漲幅,邱淑純表示,今年以來燃氣價格偏低、食材物價也平穩,成本端較無壓力的情況下,業者因此推出優惠方案,使得外食費漲幅偏低,但從經濟部相關統計來看,國內消費動能都有維持住,並無消費動能不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