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市前鎮區十一日測到高濃度乙烯,一度質疑是附近乙烯管線破漏所致,但經十三天檢測調查,高雄市政府昨天公布調查結果,石化管線是安全的,初判是含氯有機溶劑累積分解產生乙烯滲漏進地下水,原住民故事館馬達抽水時進入下水道人孔,才測到高濃度乙烯。
林欽榮昨天與經發局、環保局、六位第三方公正單位與專家學者、華運、台塑、亞聚、台氯等四家管線公司人員對外說明。
林欽榮說,從九月十二日起十三天積極查漏,管線超過二百五十小時持壓檢測,仍然維持每平方公分三十五公斤的壓力,檢測調查結果也經第三公正團隊及國際管理服務集團DNV GL驗證,管線是安全的。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經調查,在原住民故事館地下陰井及原住民公園發現含氯的有機汙染物,可能往原住民故事館的閥機下面流動,故事館地下室中空閥機旁邊有化糞池,變成降解生物的反應槽,產生乙烯,當原住民故事館地下室馬達抽水時,乙烯跟著進入下水道人孔,這也是這處人孔一度測得高濃度乙烯的原因。
中山大學教授高志明表示,有機溶劑的來源還在查證,是否之前有一些埋藏的廢棄物或有機溶劑的洩漏,必須有數據去查證才能釐清。
環保局說,目前已劃定地下水受污使用限制區域,未來可採化學氧化及先進生物防制方法,但實際工法須依後續調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