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暖心小動作海灘撿9千玻璃瓶

 |2020.09.23
2601觀看次
字級
曼梳撿到玻璃瓶後,用海水稍作清潔,再帶回博物館陳列。圖/法新社
曼梳撿到玻璃瓶後,用海水稍作清潔,再帶回博物館陳列。圖/法新社
曼梳用碎玻璃裝飾瓶子。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我想拯救人們免受碎玻璃傷害!」馬來西亞七十四歲老人曼梳(Tengku Mohamad Ali Mansor)為了淨灘、避免碎玻璃傷人,十五年來在海邊撿了九千個玻璃瓶,他把瓶子陳列在木屋裡,打造成博物館,既環保又藝術。

法新社報導,住在馬來西亞登嘉樓州士兆縣佩納利克村的曼梳,二○○五年見到一群孩子用煙火噴玻璃瓶,他擔心碎片傷人,就提議付錢跟孩子買瓶子,結果孩子們交出超過五百個瓶子。他心想,何不自己動手撿瓶子做環保,自此開啟撿拾玻璃瓶之路。

曼梳把撿來的瓶子陳列在住家附近的木屋,蒐集多了,決定將木屋轉變成博物館,還開設臉書專頁,許多遊客看了臉書,慕名而來參觀這座色彩繽紛的海邊博物館。

曼梳蒐集的瓶子來自世界各地,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兩個漂流瓶內有文字,一個以中文寫下希望「朋友們都好好的」,另一個文字內容已看不清楚。

今年因新冠病毒疫情封鎖期間,曼梳著迷於將玻璃碎片黏合在一起的藝術,類似日本用漆和金粉修復陶器的「金繼」技藝。

曼梳是穆斯林,他在海邊撿起玻璃瓶後,會對瓶子祈禱,然後將瓶子放入背包,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堅持了十五年,他表示,「人們說我瘋了,但我不在乎」,他要做到不能做為止,「阿拉知道我在做什麼,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愛這個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