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十五日起生效,台積電、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廠商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除非有特殊許可。對於晶片斷供,華為暫時沒有B計畫,因應措施主要尋求大陸生產替代方案。
快科技報導,消息稱,華為雖然高端手機面臨困難,但後續可「降維」做汽車或者OLED驅動晶片,並且發展筆記型電腦、平板等其他手機周邊產品。
分析指出,華為在關鍵原材料尚有不同程度存貨,且部分器件已實現基礎替代,以及出貨節奏的控制,短期一至兩年內整體業務破壞性影響預計不會特別明顯。但由於上游廠商大多難抵美國法令,九月十五日後不供貨華為,華為中長期將會面臨業務戰略選擇、產業鏈重構嘗試等重要問題,同時大陸科技內循環也被更加重視。
之前,有消息爆料,華為海思包了一台貨運專機到台灣,把麒麟相關晶片在九月十四日之前全數運回。所以,麒麟9000的備貨支撐華為Mate 40如期發布不成問題。在日前公布的HDC 2020大會的個人日誌影片中,面對下一代華為Mate手機何時發布的問題,余承東親口承諾,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九月八日,在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倪光南院士認為,華為不會面臨「無芯(晶片)可用」的困境。他認為,雖然大陸晶片產業在七奈米技術上受到制約,但是依靠大陸現有的技術,依然可以製作出十四奈米或二十八奈米的晶片,這對華為來說是一條出路。雖然短期內還做不到七奈米、五奈米的先進製程晶片,但這也只影響手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