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師帶領學生周遊列國,希望自己的政見能改善亂糟糟的人心與時代。當他來到衛國,還沒見到衛靈公,卻被衛靈公最寵愛的小妾南子刁難住了。南子仰慕孔老師的名聲,要求與孔老師私下會面。孔老師知道,如果不通過南子夫人這一關,就無法跟衛靈公見面,只好答應南子夫人的邀約。這件事被子路知道了,子路非常不高興,還逼得孔老師對天發誓呢!
孔老師為了施展抱負,有時候必須委曲求全,這是一個例子。不過衛靈公並不是英明的君主,最後孔老師還是離開了衛國。據說,他決定離開,主要是因為衛靈公跟南子夫人共乘一輛車,孔老師被安排在第二輛車上,一行人招搖過市,把孔老師當作展示品似的,讓孔老師徹底的失望。
衛靈公身為國君,卻看重美色,疏遠有才德的人;看來,要期望這種人推行仁政,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孔老師批評衛靈公說:「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老師的思想開明活潑,永遠領先時代。但是,就像上回有位小朋友提出的:每一個人都可能像孫悟空一樣調皮搗蛋,也會像豬八戒一樣「好色」。這些都是人的天性,沒什麼好壞,為什麼孔老師要罵人呢?
其實,如果能把孔老師這句話仔細想,也許你會發現,孔老師並沒有責備「好
色」這件事,他只是感嘆沒有人會像「好色」一樣「好德」罷了!
而且,我覺得孔老師談的「好色」,也不只是對異性感到興趣,包括注意自
己的外表,希望自己光鮮亮麗給人好印象,都算是一種「好色」。所以,注重外
表並沒有錯,有時候甚至是一種禮貌呢!但如果只注意外表,而不注意內在修
養,那就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