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嬉遊記】 記者:大眾的眼睛與喉舌

文/接棒啟蒙計畫提供 |2020.09.11
1666觀看次
字級

文/接棒啟蒙計畫提供

林上祚是一位文字記者,有超過17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他描述記者的工作,是代表社會大眾向公眾人物提問,並將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撰寫成報導內容。

回想自己的工作經驗,他認為,這個領域創造的價值,是成為民眾的眼睛與喉舌,體現出民主制度中民眾「知的權利」。

他說,社會對記者有點誤解,很多人認為記者會亂寫,但其實記者的專業要求是不能憑空杜撰,必須做事實的查證。因此林上祚希望大眾要相信專業的報導,這會比社群媒體上未經查證的內容,更有公信力。

要從事這份工作,林上祚認為,需要的是基本的文字能力,以及對社會現象的好奇心。他也特別提到,記者某種程度上要有不服從權威的態度,記者絕不會也不應只是呈現官方的說法。

而若要能持續做好這份工作,他則提到,要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地去蒐集資訊,同時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基礎,才有利於形塑出好的報導。

成為記者超過17年,他認為自己因此開始產生一種態度,若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會當成理所當然,而會去質疑。

關於文字記者的成就感來源,他認為,是當撰寫的報導對社會產生了影響力。他進一步解釋,記者也會有壓力與挫折,若是報導了錯誤的新聞,心理就會很內疚。像是過去的「腳尾飯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案例。

觀察新聞媒體的未來趨勢,他認為傳統媒體會持續式微,網路媒體會不斷擴張;同時新聞付費是一個理想,也是網路媒體所追求的,希望能形成正向的趨勢。

提到當初踏入職業的決定,他表示,自己那時辭掉金融業的工作進入新聞業,是因為對新聞報導有一種理想憧憬,而決定成為記者。而回想成為文字記者的過程,他說:「記者這行業所需要的知識領域很廣,有時也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個人是否用功,對報導的品質影響很大。要願意下功夫,多閱讀、多累積。」

至於對新聞媒體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他的建議是,先開始閱讀報紙,特別是社論,從那裡面可以看到一種批判的精神;也可在一些社群網站嘗試發表意見,在實作中培養思辨與批判的能力。

最後他想對老師說的是:「應該盡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培養思辨與批判能力,不要只是當一個聽話的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