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長者要小心跌倒,根據調查顯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六人就有一位有跌倒經驗,跌倒更高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衛福部國健署因此提出防跌「五」功祕笈,強調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家醫科醫師也呼籲,年長者應注意居家環境、改善可能跌倒的因子,並多活動、維持肌耐力。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跌倒則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尤其曾經跌倒的長者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在生活中更依賴家人,就會讓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並且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
慈濟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謝至鎠表示,跌倒是年長者常發生的問題,有些長者會因跌倒而臥床,後續使肌耐力下降、身體功能也變差。而造成跌倒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衰弱、聽力等身體功能下降,以及多重用藥等。國健署表示,只要五招小改變,就能避免跌倒風險。
一、攝取充足營養,預防衰弱:有衰弱狀態的長者比健康長者更容易跌倒。預防衰弱,平時須注意攝取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必要時可以攝取營養補充品。
二、規律運動:可以透過定期運動練習肌力、柔軟度和身體平衡,以提升長者日常活動獨立自主功能,並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能力。
三、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居家環境對跌倒的潛在危害,包括照明不足、地板溼滑等,可以參考國健署官網上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附錄之居家環境檢核表評量居住環境並進行改善。
四、檢視用藥安全:看診時,可將正在服用藥物的藥單或藥袋給醫師看,請醫師協助評估用藥安全,以降低因藥物使用而造成跌倒的風險。
五、選擇合適的穿著:穿著沒有充分固定的鞋子,例如沒有鞋帶、扣子等鞋子,有較高的跌倒風險,建議選擇薄且穩固的防滑鞋底避免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