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圍攻36天 教堂變咖啡館

 |2020.09.08
1659觀看次
字級
北京西什庫教堂主樓是歌德式建築,但附屬建築群則是中西合壁的樣式。圖╱取自網路
庚子次年修建的「一九○一咖啡館」,被北京人稱作最美的文藝咖啡館。
「一九○一咖啡館」是哥德與巴洛克式混搭的建築,環境幽雅,走在木地板上吱吱作響。
三層的夾層,是最被民眾喜歡的休閒空間,午後陽光斜斜地照在牆上,空氣中瀰漫著咖啡香和書香。圖╱賴錦宏

【本報綜合報導】一九○○年中國發生庚子事變,位於北京西什庫大街的西什庫教堂被圍攻六十三天,八萬義和團久攻不下,最後被八國聯軍派特遣隊解圍。事後,清廷在聯軍壓力下重修教堂。如今,被稱為北堂的西什庫教堂成為北京最美的天主堂,而其配樓「一九○一咖啡店」,也成為北京最美的文藝咖啡店。

當年義和團興起之後,華北一帶遭到驅趕殺戮的教民和傳教士,陸續逃到西什庫教堂(俗稱北堂)。華北區總主教樊國梁預感大事不好,一邊向法國使館求援,一邊收集洋槍和土火槍,囤積糧食準備應變,法使館也擠出四十一名軍人攜帶新式洋槍來到北堂。

義和團總首領端親王載漪,六月十五日親率八萬大軍進攻北堂,原本以為區區一個教堂,可以一鼓作氣消滅,沒料到幾輪衝鋒,前面的團民中槍,後邊的人竟不敢衝了。

强攻不行,只好圍困。一個月過去,北堂裡的糧食吃完了,又過了半個月,連樹皮和草根都吃光了。裡面的人寧可餓死,就是不投降。八月十六日,北京城被攻破,清軍和義和團倉皇撤走,西什庫教堂的人才劫後餘生。

3層哥德式建築

曾是北京內城最高

天主堂成為大陸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只有一個,即西什庫教堂。當年曾是北京城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一九八五年,大陸將教堂修繕一新,成為北京最絢麗的教堂。其實西什庫教堂是一中西合壁建築,教堂主體建築為一座三層哥德式建築,頂端共由十一座尖塔構成,建築呈十字形,曾經是北京內城最高的建築。

教堂建築的正面有三個尖頂拱券形入口,門窗均用漢白玉石刻,正門中央主跨上有一扇瑰麗的圓形玫瑰花窗,禮拜堂四周則有大小不一的八十面彩色玻璃花窗。

圍繞哥德式教堂建築的是傳統的中式台基,環以漢白玉欄杆。堂前左右兩側各有一座碑亭,庭內安放乾隆皇帝手書御碑兩座,碑亭內側則是四尊中式的石獅子。

100多年歷史

充滿文藝氣氛

目前疫情期間,西什庫教堂沒有開放。但教堂配樓位於西安門大街的「一九○一咖啡館」對外開放。咖啡館原名「Channel」,因為配樓修建於庚子次年,即一九○一年,後改名為一九○一。歐式風格、鬧中取靜、環境幽雅,坐在這裡喝咖啡、吃西餐或者是看法國梧桐映照的窗景,都是不錯的選擇。

走進這座哥德與巴洛克式混搭的建築,門口窄小,推門進去是完整的歐洲風格,一樓是吧台、沙發及洗手間,二、三樓是閱讀空間和休息室,書架上的小說和散文可以自取,空氣裡彌漫著書香和咖啡香,上樓時踩在木地板上吱吱作響,告訴人們它有一百餘年的歷史。而三樓的夾層空間是最被民眾歡迎的,下午斜陽高掛,人們倚在紅沙發上,或滑手機或看書,享受安靜的午後。

一個多世紀過去,西什庫教堂的槍炮聲已遠,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俱往矣,但豎立的教堂和咖啡館還在提醒那段不凡的歷史;或許,在咖啡館裡看英文小說的人們,和飛速敲打電腦鍵盤的年輕人,依舊在細細訴說著東西方文化與價值的碰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