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卷丹」(Lilium callosum)是台灣原生百合之一,葉片細長,橘色花瓣反卷,花葉如其名,花朵在草地上綻放時,猶如橘色精靈般地令人著迷。圖/興大提供
【本報台中訊】「細葉卷丹」(Lilium callosum)是台灣原生百合之一,葉片細長,橘色花瓣反卷,花葉如其名,花朵在草地上綻放時,猶如橘色精靈般地令人著迷,但從1915年後已無正式野外發現紀錄,一直到2011年才再度被發現,成為百合研究人員及愛好者極力追尋的夢幻物種。
為了保育此稀有物種,從2011年至今歷經9年努力,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張正、教授林慧玲、博士生陳盈君、碩士生黃揚融及澎山亞,在科博館王秋美博士、興大森林系邱清安教授、興大農藝系鄭雅銘教授、輔英科技大學教授李佩芳一起合作下,針對細葉卷丹生態氣候、遺傳、親緣關係、繁殖及開花授粉特性進行研究,探究其族群稀少的成因,以作為擬定保育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興大園藝系教授張正說,「細葉卷丹」1915年泰安山區發現被紀錄植物標本上,這是正式紀錄的最後一次。2011年在通宵一帶又被發現,族群數量僅5株,讓人喜出望外。

圖說:「細葉卷丹」(Lilium callosum)是台灣原生百合之一,葉片細長,橘色花瓣反卷,花葉如其名,花朵在草地上綻放時,猶如橘色精靈般地令人著迷。圖/興大提供
研究團隊探討「細葉卷丹」蹤跡難現之謎,「細葉卷丹」有自交不親合特性,自己的花授粉不親合,又不太會有兩株同時開花,所以不易結種子。
張正表示,百合要異花授粉,「細葉卷丹」可能幾10年開花結果一次,要2株同時開花機率低,百合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鱗莖可以在地下活很多年,沒有開花時在地面上就像野草,它葉片很細,不易被發現,從2011年至今,研究團隊以組織培養方式量產,積極減少人為採集干擾棲地,達保育目的。
中興大學已與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將細葉卷丹組織培養苗生產技術研發成果技術移轉至該場,量產細葉卷丹種苗,提供研究人員、植物愛好者與學校教師購買,做為學術研究試材與鄉土教材,將細葉卷丹保種在民間與校園,開啟保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