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莎狂襲1.2萬噸貨輪 42船員、6000頭牛沉入大海

 |2020.09.04
2476觀看次
字級
日本救難人員救起菲籍大副。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威力強大的颱風梅莎(Maysak)本月3日橫掃朝鮮半島,在極端惡劣的海象中,2日傳出一艘重達1.2萬噸的巴拿馬籍貨輪在東海失聯,全船43名船員與近6000頭牛,僅一名菲律賓籍大副被尋獲,其餘所有人直到4日清晨仍失去蹤跡,全船上下下落不明。

2020年太平洋第9號颱風「梅莎」,本周以巔峰強度穿越東海,並在日本沖繩、鹿兒島降下豪雨後,直撞南韓帶來破壞災情。但梅莎颱風北上途中帶來的狂風暴雨,卻在日本奄美大島西方海域釀成重大海難事故,一艘來自紐西蘭的大型牲口運輸船「海灣活畜1號」(Gulf Livestock 1),2日就因承受不了颱風巨浪而傾覆,發出遇險訊號後失聯。


圖說:GULF LIVESTOCK 1貨輪遇險前航跡圖。圖/取自twitter/MarineTraffic

綜合日本放送協會(NHK)、《今日日本》(Japan Today)報導,「海灣活畜1號」於2日凌晨1時45分發出求救訊號,位置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西方約185公里海域,當時梅莎颱風暴風中心正通過附近。

菲籍大副艾德瓦羅多(Sareno Edvarodo)表示,當時船隻在海上失去動力,遭大浪拍打傾覆,他落海後並未見到其他船員。「船長最後的指令是發出SOS訊號,並要所有人穿上救身衣、跳船求生,但當我墜入海中後不久,我們的船與其他同伴就已消失在海中。」


圖說:GULF LIVESTOCK 1貨輪過去停泊在西澳洲弗里曼特爾。圖/取自網路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除了獲救的大副外,搜救隊也在周邊海面上發現一艘「沒有人的救生艇」,但海灣活畜1號上還有42人——包括2名紐西蘭船員、2名澳洲船員與38名菲律賓船員——生死未卜,至今下落不明。儘管鹿兒島方面已在3日天亮後,出動P-3C海上巡邏機密集搜索,但究竟貨輪是在何處翻覆?沉船時間與方位都不確定?搜索行動的難度,更是直比大海撈針。

大海茫茫,新生成的10號颱風「海神」又即將於周末北上日本、韓國,搜救行動也正急如星火地與時間賽跑。但在各種震驚、遺憾與焦急之中,海灣活畜1號的海難事件,卻也同時引發了另一個角度的關注爭議:「為什麼海上活體牲畜貿易的不人道行為,還有必要在21世紀繼續?」紐西蘭的動物福利組織SAFE如此質疑。


圖說:示意圖。圖為巴西牛隻的活體運輸。 圖/取自網路

紐西蘭與澳洲畜牧業的「越洋活體貿易」——也就是把活的牛羊牲畜運上貨輪,直接越洋送到進口國市場——近10年來一直是社會辯論的衝突焦點。

反對派意見認為,活體出口的過程不僅曠日廢時缺乏彈性,之中,除了動物傳染病的跨國風險外,動物之間因壓力、生活空間狹小、海上悶熱與暈船等惡劣環境,每年讓數萬頭紐澳牛羊因疾病死在海上。

支持者卻認為,活體畜牧商品的運送,不僅對於特定市場而言有其「必要需求性」——像是印尼、沙烏地阿拉伯等穆斯林國家,每年的齋戒月、宰牲節都會有極大量活體牲口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許多越洋運輸也不僅是「進口肉品」,還有酪農、品種培育、或在地化養殖的需求,都會需要活體運輸。


圖說:紐西蘭與澳洲畜牧業的「越洋活體貿易」,備受爭議。 圖/取自網路

過程中的人道邏輯或商業考量是不是合理,在種種立場衝突中,各有說法,如何取得平衡,在近6000頭牛遭海難後,引發各界關注。

紐西蘭外交部證實,「海灣活畜1號」於8月14日離開紐西蘭內皮爾港(Napier),目的地為中國唐山京唐港,船上載有5,867頭活牛。紐西蘭初級產業部(MPI)表示,在「海灣活畜1號」失蹤後,已經暫停批准活體牛隻出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