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疫情衝擊企業營收,明年稅收將下滑,加上央行繳庫數減少、地方建設基金裁撤,其餘收入也不妙,但政府支出續增,編列舉債增加,財政部門憂心明年長債比最高將攀至百分之三十二點六,恐創近八年以來高點。
近五、六年來,受惠財政健全方案、各部會撙節支出及稅收隨經濟成長緩增,中央政府財政體質改善,從二○一七年至二○一九年連三年有「歲入歲出賸餘」,也就是稅收及非稅課收入減掉政務支出,還有剩錢,可支應法定債務還本。
二○一八年、二○一九年這兩年度政府將賸餘用去償還債務,甚至在二○一九年額外多還一點,為睽違十年首見。因此中央政府長債餘額(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順利下降至新台幣五點三兆元,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比率(長債比率)僅百分之二十九點七,連續七年改善。
不過,主計總處日前提出的二○二一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明年歲出(政務支出)比今年增加百分之四,但歲入(收入)比今年減少百分之二點九,歲入歲出預估差短一一六五億元,對比今年最初估為「平衡預算」(歲入歲出平衡),對明年財政看法恐怕再度出現「入不敷出」。
預估明年政府稅收與其他收入呈現雙降,首先觀察稅收表現,財政部官員表示,自從二○一九年受美中貿易戰衝擊開始,上市櫃企業營收就開始下滑,反映在今年五月營所稅申報明顯下降,政府又推出多項租稅優惠齊上路,使稅額大減逾八百億元。
衰退趨勢將延續到明年,財政部憂心,今年企業普遍獲利狀況將更差,讓明年五月申報今年營所稅不理想,儘管內需消費回溫、證交稅表現亮眼,但占整體稅收遠低於所得稅,難彌補其缺口。
此外,受疫情影響,央行繳庫數估計會減少一百五十一億元,加上地方建設基金裁撤、收益不再繳庫,也將減少二百二十八億收入,整體非稅課收入也會比今年減少。
穩健財政
學者籲多管齊下
疫情除迫使政府得擴大支出,同時也衝擊稅收衰退,考驗財政韌性,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建議,財政要穩健,可從幾方面著手,包括調整消費稅結構,檢討營業稅課徵對象,補強最低稅負制,以及將財政紀律原則入憲。
對新冠疫情衝擊國家財政,財政部長蘇建榮先前接受訪時表示,應提高所得稅比重、降低消費稅比重,以增加財政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