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精神內化 行善成為日常

江俊亮 |2020.08.26
1769觀看次
字級
第十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二十五日在佛光山嘉義會館舉行。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第十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昨日在佛光山嘉義會館舉行,有學校分享學生在校外行善不欲人知,事後被媒體披露,校方才知道。評審委員陳憶芬表示,學生將三好精神內化,這是評審委員最想看到的成果。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朝祥致詞表示,三好校園運動不是宗教活動,而是社會改造運動,因為社會有很多亂象,星雲大師看到這一點,因此推動「三好」,如今每年約有兩百多所學校在推動,且逐步增加,希望讓三好成為社會上日常生活的準則。

心存利他正念

周遭磁場跟著改變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聰明指出,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只要心懷感恩、發出正念,以無私、無我的心態、利益他人的思想,周邊的磁場都會跟著改變,期勉各校鼓勵學生做好事,點點滴滴累積,都會改變學生的命運,讓學校、家庭、社會更和諧。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評審委員覺禹法師表示,佛光山推動寺廟學校化,在寺廟裡從事教育、社會教化工作,目的都是為了淨化人心、提升心靈層次;星雲大師希望寺廟場域的布置、待人接物、送給人家書籍、彼此談話的內容等等,都要做好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昨日以「三好實踐與服務學習」進行專題講座,他引述星雲大師的話「三好校園就是真善美」,引導學生透過三好途徑,學習與實踐道德核心價值,透過服務學習,在服務中行三好,結合課程,深化普及,成為素養教學的典範。

中輟生人數減

社區認同感獲提升

在三好分享論壇中,新北市淡水國中校長王敏秀表示,學校推動三好,讓學生自由發想,從最早期的減塑,後來進行資源回收、紙料重複使用、做點心送給長者,到今年因疫情而做口罩套、精油罩,結果中輟生人數下降、社區認同感提升,今年增加兩班,看到三好校園實踐的顯著成果。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組長劉裴斐表示,二○一七年台灣舉行世大運時,學校冰球運動國手呂黎峰,在新北市龍洞協助一名遭計程車司機丟包的外籍女孩,他熱心送這名外籍女孩回台北,由於當天剛好是呂父生日,呂黎峰便邀請對方參加父親的生日宴。

在宴席中,呂黎峰才知道女孩是世大運墨西哥隊選手,獲跳水項目三面金牌,最後呂家還準備台灣鳳梨酥給她當伴手禮,讓女孩感受台灣濃濃的人情味,充分展現運動場外的國民外交。

劉裴斐說,呂黎峰的善行,並未對外宣揚,他默默行善,直到事蹟被媒體報導出來,校方才得知。也有籃球隊學生協助車禍救難,有人寫信到校稱讚,他才透過臉書找到行善的學生。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評審委員陳憶芬表示,台體大將學生的三好變成「日常」、變成「習慣」,這就是三好精神的實踐;學生在校外做了很多好事,可是回到學校都不說,可見學生已將三好精神內化,這是評審委員最想看到的成果。

屏東崎峰國小校長郭希得分享指出,八八風災後,當地年輕人外流嚴重,學生人數在短短十五、六年,從六百多人遞減至六十人,且弱勢學童比例偏高,於是他從「三好立基,五到學習」開始,融入多元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在地產業、人文發展,關懷溼地生態,促發永續家園的行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