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入境是否全篩議題持續熱議,目前國內邊境防疫策略,僅針對菲律賓實施入境全面篩檢,外傳指揮中心研擬將入境篩檢擴大十二國,指揮官陳時中昨上午才說「有用就做」,但到了下午,指揮中心態度又轉趨保守,「暫不調整入境篩檢措施,甚至不排除取消菲律賓入境全篩模式」。
菲律賓疫情持續上升,自七月二十六日起,菲律賓入境台灣所有旅客全面採檢,自菲律賓飛抵台灣所有旅客,一律須配合相關檢疫措施,國人及持居留證或居留簽證、移工、境外生、外交公務等外國籍人士,無論有無症狀,入境時均須於機場完成採檢。
截至目前,菲律賓入境全篩共發現十三名確診者,其中兩人為無症狀入境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依照標準,也能抓出的無症狀感染者」,預定八月二十五日菲律賓入境全篩執行滿月,進行政策評估;若評估「菲律賓模式」效益不佳,不排除取消「菲律賓模式」。
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台單日檢驗量能達七千四百件,但每天僅檢驗僅約二百件左右。陳時中強調,任何防治措施都需科學證據,對防疫有益,自然會擴大執行國家,做了沒意義,就不會擴大實施。若評估「菲律賓模式」效益不佳,甚至不排除取消。
許多防疫專家表示,入境全篩加上居家檢疫十四天,可達「雙管齊下」防疫作為,
陳時中則認為,入境普篩是雙面刃,他坦言,確實可篩出更多個案,降低漏網之魚走入社區機率,但取得陰性證明民眾可能因此鬆懈,忽略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防疫,「今天陰性不代表明天不會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