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破壞田園 蜂巢柵欄 讓大象繞道覓食

 |2020.08.20
100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許多亞洲、非洲野象出沒的地區,如何避免野象闖入農田往往是農民最頭痛的問題。以往常透過挖壕溝、擊鼓、設置通電柵欄等方式,但後來都被證明成效不佳;近年來,不少印度農民發現新方法—「蜂巢柵欄」(beehive fence),不僅能有效避免大象破壞田園,又能避免直接和大象起衝突,還能藉著蜂蜜小賺一筆外快,開始逐步採用、推廣,成為短期內解決人象衝突問題的最佳選擇之一。

印度農民將木製的圓柱型蜂箱掛在木頭支架上,支架和支架之間彼此間隔約十公尺,中間利用鐵絲將蜂箱串接起來形成長串柵欄,這樣每當有大象想要硬闖農田而晃動鐵絲時,附近的蜂箱都會一同晃動,讓蜂巢內的蜜蜂傾巢而出。

早在 二○○八年,部分肯亞地區就已經開始採用「蜂巢柵欄」。「蜂巢柵欄」這個點子最早是由非政府組織「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的動物學家露西金 (Lucy King)率先發明,她從當地農民口中聽說「大象會避開到掛著蜂窩的樹木附近覓食」的現象後以此為靈感,並在試驗推行後獲得良好成果。

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護協會(WRCS)的研究負責人梅塔(Prachi Mehta)認為,印度西南部的北卡納達縣是推行「蜂巢柵欄」的好地方。這裡不僅飽受人象衝突所苦,農民更早有養蜂經驗。WRCS二○一五年果然成功在印度重現肯亞的成功經驗。目前當地共有三百七十六位農民在農地周遭設置蜂巢柵欄,WRCS北卡納達縣計畫負責人耶拉布爾說:「自從加入計畫後,就沒有發生過任何一起大象破壞蜂巢柵欄入侵農田的案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