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雋20歲登馬特洪峰 與山獨舞

曹麗蕙 |2020.08.19
4933觀看次
字級
林雋去年在瑞士馬特洪峰與法國夏慕尼進行高山攀登時,所拍攝的作品〈神話〉。圖/林雋提供
林雋登頂自拍照。圖/林雋提供
作品〈獨行〉。圖/林雋提供


影片提供:林雋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就讀台大農藝系三年級的林雋,十九歲時孤身赴加拿大育空河航行獨木舟;去年他二十歲,選擇獨攀瑞士馬特洪峰,完成登頂壯舉。大山大河的冒險壯遊,是他自我認同的追尋之旅,他邊爬山,邊拍照記錄,並在八月舉行「與山的一支獨舞」攝影展,他分享:「不要因年齡自我設限,只要做好準備,就能完成目標夢想!」

「我小學時就曾獨自一人,從台中騎折疊自行車到彰化吃小吃,然後回家!」林雋笑談自小的「獨立」行徑。高中時期,他因繁星計畫進入台大農藝系,並加入學校登山社,「無論是勘察、攀岩、溯溪等登山社的訓練都相當嚴謹」,他也同時參加南湖大山雪訓。

目睹到水龍捲

人生深刻回憶

由於嚮往加拿大阿拉斯加荒野冰河廣袤地景,二○一八年夏天,他獨自前往加拿大自助旅行,把登山社所學運用到荒野生存中,他推著租來的獨木舟,單槳划進育空河的中段,開始八天、三百二十公里的獨木舟航行,「有點像是自我挑戰,想看自己是否能做到?」過程中他曾目睹水龍捲的震撼畫面,以及棕熊、灰熊在岸邊「熊視眈眈」追著獨木舟的驚險場景,卻都安然度過,化為最深刻的回憶。

隔年,滿二十歲的他,決定獨攀馬特洪峰,「那是阿爾卑斯四千公尺高群山中最晚被成功攀登的一座。從一七八六年登頂白朗峰後,最陡峭困難的馬特洪峰,直到一八六五年才終於被完成首攀。」對林雋來說,馬特洪峰是人類攀登的重要里程碑,「尤其登頂時能一望無際,四周無其他高山阻隔視線,直接眺望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相當難能可貴」。

去年準備期末考同時,林雋也為獨攀高山做功課,大量從youtube上的攀爬影片、《登山聖經》、網路論壇自學,平日也會做長跑、重訓、去攀岩場練習,應對壯遊探險。

邊爬山邊拍照

孤獨只是形式

當時他帶著七公斤裝備上山,包括有健行冰斧、冰爪、快扣、硬底鞋、吊帶等,以及一台相機拍照、攝影,「我喜歡山林美景,無論晴雨都很迷人,都市中很難感受一天的流動,但在山林中可以看到四季、日夜的千變萬化,更能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他回憶登頂回程垂降時,自己一人垂到北壁(照不太到太陽的壁面),「垂直的岩壁幾沒有踏點,全都是雪,下方就是懸崖,只能盡量把自己固定在安全一點的地方,再小心橫渡回東北面,而當時已快天黑了」。尤其當時他的水都喝光了,只能嗑冰塊,最後雖有驚無險,但回到山屋時也幾乎體力透支。

被問及為何會熱愛獨攀?「對我來說獨攀只是一種攀登方式,孤身一人能更安靜、專注攀爬,也有更多時間看風景、拍攝。」但他強調:「形式上雖為一個人,卻是帶著家人朋友的關懷、支持上山,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登山同好互相幫助。」看似孤獨,林雋內心卻有滿滿的愛,支撐他在冰天雪地中踽踽獨行。

攀爬過程中,林雋深刻感受地球暖化正在發生,「攀登路線因冰河融化,離岩壁距離更遠,很多路線都因此而關閉;落石和雪崩也愈來愈頻繁。」這讓他更加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這次的攀登,我體察到自我不足需要精進之處,現今我每周都加強攀岩訓練」,他也希望兩次壯遊經歷,能成為自身養分,未來繼續親近更多山岳。也希望以自身為例,鼓舞台灣年輕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