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下世界名照 攝影師卻感到羞恥

 |2020.08.16
5613觀看次
字級
名為〈手──烏干達旱災的惡果〉的照片,是自由攝影師麥克·威爾斯於1980年在烏干達所拍攝。圖╱取自網路

文╱小編整理

你是否曾看過這張照片?一個黝黑、骨瘦如柴的小手,搭在一個豐滿、健康、雪白膚色的手上,兩者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名為〈手──烏干達旱災的惡果〉的照片,是自由攝影師麥克·威爾斯於1980年在烏干達所拍攝。

烏干達是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主要以農業為主。1980年,烏干達在窮困下,並遇上了嚴重天災和人禍──旱災和戰爭,超過3萬人喪命。此時,麥克·威爾斯跟隨一個國際救濟組織來到了烏干達,在這裡,麥克·威爾斯見到了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幕。

在卡拉莫家地區的一座天主教堂前,人們正在等待教堂分發食物。神父見到攝影的麥克·威爾斯,將小男孩的手放到了自己的手中,並說,「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們雖然可以為人們發救濟糧,但這只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巨大的作用。」

因為旱災、飢餓,4歲孩子瘦骨嶙峋的手,與神父的大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震驚的麥克·威爾斯立即按下快門記錄,期盼以此喚起人們能伸援烏干達。


圖說:烏干達的人們。圖╱取自網路

然而,照片被出版社壓下了5個月後送去參賽,這張令人震撼的照片不意外地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

麥克·威爾斯為獲獎感到十分不安與羞恥,「世界並不知道地球這一角的飢荒,唯一令人感到高興的是,這張照片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了解。」他呼籲,作為有良心的攝影記者,「垂死孩子和絕望父母」為主題的照片,不應該贏得任何獎項。

無獨有偶,同樣有一張以飢荒為主題的照片獲得普立茲獎,獲獎的後續事件,也讓人們深思。


圖說:凱文‧卡特拍攝〈飢餓的蘇丹〉,引起國際對蘇丹的援助。圖╱取自維基

1993年的蘇丹,深受頻繁戰火與飢荒的摧殘,南非的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與3名攝影師好友組成了一個戰地記者的團隊,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蘇丹,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第一手資料,想讓全世界知道蘇丹的戰亂情況。

一日,凱文·卡特來到短暫停留的食物救濟中心處,他看見一個不著衣履、瘦得皮包骨的孩子,毫無力氣趴在地上,孩子的斜後方是隻碩大的禿鷹……他拍下令人震撼的照片〈飢餓的蘇丹〉。


圖說:凱文‧卡特拍攝的〈飢餓的蘇丹〉,引起國際對蘇丹的援助。圖╱取自維基

1993年3月26日,〈飢餓的蘇丹〉刊登在了《紐約時報》上,被全球各大媒體瘋狂轉載,頓時大量的救援物資開始運往蘇丹,蘇丹飽受飢餓的民衆因為這幅作品而獲救,1994年,凱文‧卡特因〈飢餓的蘇丹〉獲得普立茲獎。

而隨著獲獎的光芒後,卻是鋪天蓋地的質疑,「你為什麼不去幫助、去救那個小孩?」

透過電視台訪問,一位評委回應了疑問,當時所有的評委都非常仔細地看了照片,照片裡可看到小孩的手上有一個環,說明她當時受著人道保護,所有的評委都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在評審的時候,評委們都信任凱文‧卡特──如果這個小孩需要幫助的話,他一定會施以援手的。


圖說:凱文作為一個攝影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將非洲正在發生的悲劇,以戰地照片地真實向世界呈現。圖╱取自網路

照片後的真相是,一拍攝完,凱文趕走了禿鷹,小男孩也進到救助站。遺憾的是,電視台播出時卻將評委說明及事實真相剪掉,人們刻薄嚴厲的指責,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向凱文。在獲獎的2個月後,凱文選擇了自殺。凱文16歲的女兒悲痛的說,「我覺得爸爸才是那個無力爬行的孩子,而整個世界則是那隻禿鷹。」

一張照片,足以讓人們知道世界上正發生著什麼。在當時,凱文作為一個攝影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將非洲正在發生的悲劇赤裸裸地向世界展現,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當時非洲的窮困和蘇丹的內亂,也讓更多的難民獲救,也是他冒險的價值展現。


圖說:凱文‧卡特熱愛攝影,關懷世界被人忽略的角落。圖╱取自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