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棕色的搭配,無意間呈現出紅樹林最自然的樣貌。圖╱楊雯茜
淡水河邊的綠色草地,石塑羊徜徉其間,路人彷彿置身清淨之地。圖╱楊雯茜
文╱楊雯茜
俗話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起蠟燭。」有時煩躁情緒上身,與其鬱悶待在家中,不如以積極正向的想法面對棘手問題。所以,走出戶外,徜徉大自然,即是最好的轉換心境方法。這也讓我慢慢理解為何會有與坐禪相對應的「步禪」。認知神經科學的相關研究顯示,步行達一刻鐘──15分鐘後,腦內就會釋放出安多酚,能夠抑制疼痛與壓力。步行20分鐘,會釋放提升幹勁的多巴胺,半小時則有能夠安定精神的血清素。由此可知,漫步大自然,有助於沉澱心緒。
通常我會利用上班日的晚間漫步在夜色籠罩、清風習習的幽靜淡水河邊。假日則是利用前往菜市場和圖書館路線悠閒散步禪,正可恣意欣賞四季迥異的自然風光。時間可拉長到一趟30分鐘,走完後汗水淋漓,心情酣暢快意,可說是一舉數得!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俐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湖濱散記》(瓦爾登湖),雖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但梭羅靜謐富哲思的生活依然令人嚮往。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如是說,即是這番寫照吧!萬物靜觀皆自得,自得其樂,何來憂鬱不適呢?蘇軾也說「清風明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何不當個心靈富有的布衣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