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新冠病毒疫情蠢蠢欲動,國內昨新增一名菲律賓新冠病毒境外移入個案,我於七月二十六日起實施菲國入境者全篩,這是第十例自菲國帶病來台案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推估,六月約二十四名無症狀者入境,二十八天後恐已衍生四十一到一百七十一名潛在個案,而比利時工程師應於六月中下旬在台北染疫。
疫調發現,比利時工程師常與友人聚餐,多數時間在辦公室上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比利時籍個案是在台北感染,應造成彰化地區多數接觸者染疫,但該個案彰化地區親密接觸者檢測報告均為陰性,目前沒看到這樣狀況,「推測只是推測,要看事實說話。」
陳秀熙進一步指出,比利時籍個案最可能在台北遭潛在境外移入個案感染;莊人祥回應,該個案接觸者總數為四百三十七人,最多為彰化三百三十人、台中五十七人、台北二十二人,目前PCR檢測報告顯示,三百六十六人屬於陰性,血清抗體檢測三百三十八人陰性,其他檢驗中。
入境就篩 仍有漏網之魚
指揮中心自上個月二十六日起,針對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全篩為主,目前名單中只有菲律賓,新制上路九天,共執行一百八十三件,其中二十人為有症狀,機場檢驗顯示,七人陽性確診,十三人陰性。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建議,來自高風險國家地區(菲律賓)者在解除檢疫前,須再檢驗一次。
莊人祥說,即使入境就篩,找出兩名無症狀入境者確診,但仍有漏網之魚案「四七一」,該個案入境時沒有症狀,機場採檢陰性,但醫院高度懷疑其確診,之後又採檢兩次,最後一次採檢才呈陽性。如果依照原先採檢標準,也是能抓出無症狀感染者。
莊人祥說,國際文獻證實,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不管何時發病,只要發病十天後就不具傳染力。依據現行規定,入境者居家檢疫十四天,結束後需自主健康管理七天,長達二十一天的隔離檢疫是最佳手段,只要徹底執行,即便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造成傳播。
地塞米松 取代瑞德西韋
新冠病毒有效藥物「瑞德西韋」全球都在搶,但我國搶藥失利,指揮中心昨天確定將替代用藥「地塞米松」納入治療指引。莊人祥說,「地塞米松」為一款治療感染症造成嚴重肺炎的老藥,據國際臨床研究,新冠病毒重症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有顯著療效,使用在需帶呼吸器維生患者可降低約四成致死率、其他需供氧的重症病例身上,也可有效降低約兩成死亡率。
然而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直批,兩者完全不可相提並論,「指揮中心給民眾錯誤觀念」。他說,兩種藥物作用機轉完全不同,「瑞德西韋」直接抑制病毒複製,避免後續引發更嚴重的發炎反應,成為嚴重肺炎;「地塞米松」則是當病毒入侵,抑制免疫細胞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避免肺部進一步纖維化。
且「地塞米松」使用上有很大的風險,因其抑制免疫力的同時,恐無法對抗病毒,反強化病毒複製,延長病程。蘇益仁表示,現在「瑞德西韋」僅剩五十四人分完全不夠,當務之急仍是必須在國際間盡力取得藥物,且至少應有千人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