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市訊】台南縣新市鄉民王水寶,在省府服務期間,曾返鄉執行都市計畫工程,目睹為了拓寬道路,將古新港社西拉雅族的最後聚落番仔厝部落夷為平地,矢志為後代子孫留下歷史見證,蒐集資料撰寫十二萬字的「南瀛隨筆」,自費印製五百本分贈各界參考。
王水寶畢生奉獻工程界,撰寫「南瀛隨筆」是為曾在這塊土地胼手胝足、走過篳路藍縷的人,透過簡明文字,緬懷夕陽餘暉下的「南瀛風貌」,讓下一代子孫,在擁抱新世紀科學城的同時,能認識與了解這塊地方的地理,及自古流傳的人文、風俗。
「南瀛隨筆」記載十一篇歷史,從南瀛的名稱由來、南瀛歷史與地理背景,到荷蘭人統治經營台灣、如何征服南瀛的原住民、控制南瀛的漢人及剝削南瀛百姓及明鄭時期的南瀛、到日治南瀛、台灣光復概況。
王水寶在「南瀛鎖憶」第一章即提到新市新港社最後的遺民西拉雅族,他說新港社發祥地在新和村的番仔寮(今日新市火車站北邊四、五百公尺)處,在他念初中時,還有二、三十戶平埔族後裔,在中正路上有明顯的聚落,後來因道路拓寬,平埔族聚落被剷平,看不到番仔厝部落了。
王水寶是根據所聞、所聽及所看到有關西拉雅族的歷史,及有關南瀛的人事物,隨興撰寫成書,讓後代子孫在台灣推行本土化過程中,不要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