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 人字砌駁坎原貌修復

 |2020.07.28
1996觀看次
字級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專業團隊,花了9天修復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圖/文化局提供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專業團隊,花了9天修復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圖/文化局提供
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敷地的月形池遺構。圖/文化局提供
多美麗駐在所昔日模樣。圖/文史工作者葉柏強提供

【本報花蓮訊】位於南投、花蓮交界處的八通關 古道是熱門登山路線,沿線有56處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其中別稱「多美麗」的十三里駐在所,人字砌駁坎與浮築橋相當具特色,但因地層下陷傾頹,花蓮縣文化局委外以當地布農族人為主力,花了9天入深入重新組砌,恢復原有壯觀樣貌。

文化局表示,日本政府從1919年到1921年在八通關越道路設置56座日警駐在所,形式如同軍事堡壘,其中設於1921年的十三里駐在所,因距玉里13日里而得名,日文音為Tomiri,因此有「多美麗」的別稱。

多美麗駐在所敷地由兩層平台構成,上層面寬約25公尺,下層面寬約110公尺,下層平台鄰近越道路的駁坎皆以板岩採人字砌構築,總長近105公尺、高3.5公尺。駐在所南北兩側的越道路皆以「浮築橋」形式構造,北側長30公尺、寬1.9公尺、高0.7公尺,南側長20公尺、寬2公尺、高2.4公尺,兩側路緣石細長且作工精美,堪稱代表,可惜1944年裁撤後,逐漸荒廢,目前木造建築群已佚失。

文化局發現,駐在所主入口北側的駁坎因地層下陷而嚴重外傾,爭取經費委託專業單位從17日起花9天修復,文化局文資局長黃用斌也率員協助。

團隊走了兩天半才抵達,先拆掉地層下陷的砌石駁坎,依順序以及壓緣石、平砌石、人字砌石、填塞石塊等相關位置於備料區疊放,拆除後,以土方回填不均勻沉陷區域後夯實,接著以3天時間進行原有砌石駁坎組砌原貌修復。

執行團隊專案經理李國玄說,修復工作最大的挑戰是,因施工地點位處深山,工具必須人力背負,為求輕量法,只能攜帶簡易工具,造成施工的局限;此外,當年日本匠師為求駁坎穩固,部分石板長度近1.2公尺,重達近200公斤,其長向崁入背牆土石,具有結構連結作用,現場施作時需4至5人徒手搬運,非常辛苦。

修復的同時也調查並記錄駐在所敷地,發現疑似神社、蓄水池遺構,以及深達1.5公尺的儲藏室;比對地方文史工作者葉柏強提供的十三里駐在所老照片,也發現一些差異。

文化局表示,目前駐在所地表鋪滿植物根系竄生之腐植土,局部探查研判全區地坪可能都鋪上石板,未來若能整體清理,相信會很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