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真假的關鍵(上)

文/大衛.羅伯森(BBC資深記者、《新科學人》編輯) |2020.07.24
1242觀看次
字級

文/大衛.羅伯森(BBC資深記者、《新科學人》編輯)

當你讀了這些句子以後,或許會直覺認為某句話比另一句更真實或更值得信任。這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助於科學家理解「感實性」(truthiness)的概念。

「感實性」一詞是2005年美國喜劇演員史蒂芬.柯伯(Stephen Colbert)率先帶起流行,為了回應小布希的決策以及大眾對他思惟的看法。不過,很快的,這概念顯然能應用在許多情況,現在更促成了嚴肅的科學研究。

根據專家的研究,感實性來自於以下兩大感覺:熟悉感(我們覺不覺得自己以前聽過類似的事情),流暢感(陳述句有多容易理解)。

還有一點很重要,多數人甚至沒察覺到這兩種隱而不顯的感覺正在影響自己的判斷力,但這兩種感覺仍然能讓我們相信某句陳述,而不去質疑該句的基本前提,也沒注意到邏輯前後矛盾之處。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請思考以下的問題:「摩西把動物帶上方舟,每種動物各有幾隻?」

正確的答案當然是零。摩西沒有方舟,平安度過洪水的人是諾亞。然而就算是一流大學絕頂聰明的學生,只有12%表達出這件事實。

問題就在於該題目的措辭符合我們對聖經基本的概念理解,也就是說,我們被措辭──即動物數量──轉移了注意力,而未關注人名。「有某個老傢伙跟聖經有關係,所以整句話的要點沒問題。」換句話說,這個題目把我們變成了認知的守財奴,就連哈佛、劍橋大學生也沒注意到當中的謬誤。 (待續)

本文摘自《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商業周刊出版

想想下列的陳述句,判斷每一組的哪一句是真的,哪一句是假的。

A 蜜蜂已學會區分印象派畫家與立體派畫家

B 蜜蜂記不得左右的分別

A 喝咖啡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B 折手指會導致關節炎

想想你會向以下哪一位網路賣家買東西:

A David平均使用者評分:3.2

B Eric平均使用者評分:3.6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