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皈依三寶 重燃生命希望

人間社記者洪佩蓮鳳山報導 |2020.07.22
181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鳳山講堂住持覺海法師十八日恭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法駕鳳山講堂,為逾五百信眾大開法宴。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文雅分會會員韓秀如(右一),懇求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為雙親舉辦皈依佛事。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人間社記者洪佩蓮鳳山報導】佛光山鳳山講堂住持覺海法師,十八日恭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法駕鳳山講堂,為逾五百信眾大開法宴,講題為「與心對談」。同日,並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文雅分會會員韓秀如雙親,舉辦皈依佛事,在其雙親晚年有「佛法的力量」可倚靠,生活有重心,不再為病苦煩惱。

韓秀如父親因洗腎、病苦纏身,心情低落。去年韓秀如在總本山皈依後,親近鳳山講堂,參加法會,聽聞法師開示,他分享並介紹佛法的好處予雙親。在鳳山講堂住持覺海法師薦引下,韓秀如十八日推著高齡八十歲老父親韓嘉盎、七十七歲母親鄧清蓮,懇求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為其雙親舉辦皈依佛事。

韓秀如及家屬感謝覺海法師慈悲安排,成就雙親方便皈依。心保和尚為皈依者甘露灌頂、引導發願、懺悔,心保和尚並開示,煩惱都來自於本身的起心動念、貪瞋痴糾結時。韓嘉盎有所感觸,卻因語言表達已退步,無法回應。鄧清蓮說,皈依後就是佛門弟子,心靈有了依靠、安定不再徬徨,在家好好念佛,重新人生。

熄滅貪瞋痴 內心得解脫

佛學講座在鳳山佛光合唱團表演〈菩提樹〉、〈李白詩詞曲〉,及鳳山講堂青年團以動力〈三好歌〉揭開序幕。

心保和尚登座,含笑問大眾:「心是什麼」?心保和尚詳細解說:依五蘊說,心是受、想、行、識。依唯識八識心王,心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心保和尚並引用《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禪宗四祖道信禪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勸發菩提心文: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心保和尚除了細說所引用文外,更期勉大眾,「心,就是我們的世界,要好好善用這顆心」。當我們心中有了貪、瞋、痴,就墮在三惡道裡。

講解「五鈍使」:貪、瞋、痴、慢、疑,心保和尚舉例一則印度的真實案例、一位七旬老翁工作時被蛇咬,老翁瞋心大發,不先行就醫,將蛇殺死,最後,人蛇兩亡。其中瞋恨心,心保和尚舉例《佛說背痛宿緣經》──剎帝利力士與婆羅門力士的故事,從故事中警惕與會大眾,自己生起的瞋心終將害死自己;唯有放下「我」,可以熄滅貪、瞋、痴,而煩惱斷盡即得解脫。

修行在日常 佛道在生活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心保和尚說,「影子」看得見,抓不到,雖有,不可得。「緣起性空」是世間的實相,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無常」是正觀。

「修行就是學習,也就是學佛。」心保和尚警眾,學佛修行主要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

心保和尚說,星雲大師經常告訴我們「我是佛」,《六祖壇經》也提及「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觀無量壽經》云「是心做佛,是心是佛」,和尚期勉大眾,在心地上修行,六根接觸外六塵,把心發揮至最高境界,能不忘初心,則成佛有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