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綠能辦公室規畫原鄉部落建置「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災變時可提供基本照明、通訊和民生電力需求。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政府近年推動綠能發展嘗試多元設置型態,在交通不便的原鄉部落建置兼具防災效用的微電網是一大亮點;綠能辦公室規畫十一處原鄉部落建置「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災變時可提供基本照明、通訊和民生電力需求,已陸續在霧台、瑪家、來義、春日等原鄉五個深山部落免費建置,今年九月全部完成,未來如遇上天災封村,不會成為待救的「孤島」。
縣環保局長顏幸苑說,縣府在二○一四年在林邊鄉光采溼地建構智慧微電網,因光采溼地的成功案例,團隊開始規畫在「每遇風雨就封村成孤島」的原鄉山區村落設置微電網,委託高雄科技大學開發「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前年底在霧台鄉大武村、泰武鄉佳興村啟用,作為境內原鄉部落先期示範場域,今年九月十一處原鄉部落全部完成。
她說,防災型微電網是套簡易完整的能源調配系統,當部落因故停電,避難中心就能透過太陽能板和蓄電池自主供電,若自主供電發電不足時,則啟動備用柴油發電機,以保持電力不中斷,停電時可獨立供電約二小時,並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供電給電信基地台,保持災區對外通訊不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