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管會持續縮限儲蓄險,導正保險回歸保障。保險局宣布,今年7月起已上路的死亡保障門檻,明年1月將再度提高,範圍包含具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傳統壽險保單。業者表示,若明年1月保險局再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新保單保費漲幅恐超過今年。
保險局去年拉高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於今年7月上路。被保險人30歲以下,死亡給付除以保價金不得低於190%。隨著年紀愈大比率依序降低,90歲以上為100%,也就是到90歲前,死亡保額都不可以低於保價金。
此門檻將於明年1月提高,保險局17日公布函釋,拉高具保價金的非投資型壽險(不含萬能壽險)與投保年齡在55歲以下的投資型壽險(乙型)的死亡保障門檻,幾乎各年齡層的被保險人比率都提高。30歲以下提高至200%,31歲至40歲180%;41歲至50歲160%;51歲至60歲提高至130%;61歲至70歲提120%;71歲至90歲105%;90歲以上不變。
公勝保經體系總監何英翰解釋,新法對具保價金的傳統型壽險影響最大,包含目前俗稱的儲蓄險,也就是IRR(內部報酬率)高的壽險,回本的時間會拉得更長。被保險人愈年輕,所需回本時間愈長,但壽險保障會提高。
保險公司主管表示,若只是單純調高死亡保障門檻,因調幅不算高,明年不至於大漲保費,且因今年各家業者初年度保費都衰退,目前保費未見大幅漲價,仍在觀望評估中。不過,若明年2月保險局調降責準利率,加上死亡保障門檻拉高,保費漲幅恐超過今年7月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