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墾政大農場 植男校長領頭

文╱章凱閎 |2020.07.07
2155觀看次
字級
郭明政與他種植的玉米。 圖╱胡經周
郭明政種的絲瓜。 圖╱胡經周

文╱章凱閎

有「郭大砲」之稱的政大校長郭明政,私下是一位專業「植男」。4年前,他提議開墾政大後山一片600坪的荒地,如今已成了種滿蔬菜、果樹,30多位教職員的開心農場。他說,這是他在政大多年來的一件創舉,也是他展開人生下半場的第一步。

這天,郭明政的Dress Code不是校長,而是農夫。採訪團隊跟著戴斗笠、穿雨靴的他,沿著政大山路,踩過杳無人煙的樹叢,來到這座「政大農場」。

共耕共營 互助除草澆水

這塊600坪的農地,只有1/10是採行分租式的私人體驗區;另外的7/10是「共耕共營」的耕作區,以及2/10的個人香草區,收成都由會員共享。

郭明政說,農場的初衷,就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少縣市推「城市農耕」,規畫都會區畸零地供民眾認領耕種,但問題是,非每個人都具備農耕專業,初學者失敗率高,例如颱風過境,菜園成了雜草叢,受挫甚深,「嘗試半年、一年就放棄了。」但政大農場以共耕共營為原則,就算有教授偶爾忙於工作,大夥兒也會互助除草、澆水,且收成期到了照樣可分杯羹。

共聘退休老農 指導耕作

政大農場的30多位教職員共聘一位退休老農,郭明政打趣地說,就是來指導校內這群「目不識土」的老師。他們蒐集落葉、鋪上帆布,自製有機肥料,落葉分解後的汁液也不浪費,汲取起來成為液肥。郭明政說,政大農場眼見皆是有機菜,老師們種的韭菜田更是專業等級,「拿去超市賣不是問題」。

郭明政說,政大農場的想法,來自30多年前留學德國的啟發。當年的德國已是工業大國,「機場出來就是捷運、20幾個月台的火車站」,但對德國人來說,工業化不代表放棄耕種,高樓旁也可見一隅菜園及咖啡亭,是退休人士的天地。

親近大地 種下喜歡事物

反觀台灣,城市與鄉村早已是兩種風景,「憂鬱症、疏離感,這些問題的解藥就是耕種。」郭明政說,農耕,是人與人互助的理由,也是團結社區人們的捷徑。從30多位政大教授因為南瓜、玉米收成季而歡聚在一塊,即是最好的證明。

郭明政說,因為耕種,他不擔心退休的人生無聊。

「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把自己留給大地,用雙手種下我喜歡的事物。」政大農場也成為郭明政發展人生2.0的基地。

郭明政說,從政大農場起頭,他要帶著更多城市人理解鄉村美好。第一步,是發起「50+1」行動,由50位城市人支持1位鄉村農人,以每月1000元認購其農產品。第二步是帶城市人下鄉,與農人共同工作。未來,鄉村可發展成養生村,打破城市與鄉村間的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