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唐詩三百首》平放指甲上 曹麗蕙 |2020.06.25 語音朗讀 23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逢顯成立毫芒雕刻館,推廣方寸即世界的毫芒藝術。圖/記者曹麗蕙 以篆字撰寫百壽於瓜子上,尺寸約0.5x1.2cm。圖╱陳逢顯提供 微書《唐詩三百首》(封面),尺寸約0.85x0.85cm。圖╱陳逢顯提供 米雕作品〈甘肅麥積山石窟的泥塑大佛〉,尺寸約0.3x0.5cm。圖╱陳逢顯提供微書《小王子》,尺寸約0.2x0.25cm。圖╱陳逢顯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小小一粒米,透過放大鏡細窺,卻驚見衛福部長陳時中戴口罩的的迷你畫像;平放在指甲上的微書,翻開竟是全世界最小的《唐詩三百首》;大家聽過成語「見縫插針」,但你可曾看過針縫中藏著一對袖珍翡翠茶壺?毫芒藝術家陳逢顯四十年來醉心精微工藝,至今已創作逾兩百件作品,「我在微小世界中見到生命的奧妙與真諦」,他也盼透過自己的作品,讓民眾能感受到「毫芒之間,自有乾坤」。一公分是十毫米,來到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門口,就能見到他以磚雕作品〈追求一毫米〉道出心志。他小學三年級參訪故宮,見識清代陳祖章雕橄欖核舟的精巧作品後,便對微雕藝術為之著迷;高中就讀稻江美工科,退伍後考進中央銀行的中央印製廠當製版師,「鈔票中的圖案和文字均是由點和線構成,都很精細」,他自言幸運,由工作領域真正踏進精微世界,進而接觸放大鏡、針筆、小毛筆等毫雕創作工具,並從中汲取養分。此後,他白天工作,晚上藝術創作,並探究文獻史料,一頭栽入微觀奧妙的大千世界中。不斷挑戰最小五藝無所不通然而這門頂尖精微的工藝,卻瀕臨失傳危機,陳逢顯一心想傳承推廣,且不同於其他毫芒藝術家只專攻一藝,他是「毫芒五藝」──微雕、微刻、微書、微畫、微塑皆通,「四十多年來,我踏入微小時空,就全心全力投入,鑽研五藝,希望不斷挑戰最小,將五藝做到極致。」包括米、竹、木、石、紙章、玉、金屬、蛋殼、頭髮都是他的創作素材,除了放大鏡、顯微鏡、針筆、細小毛筆外,還會依創作素材,自行研發調整製作工具。陳逢顯微小書系列的代表作品有《唐詩三百首》(零點八五公分乘以零點八五公分),比指甲還小,共計三十八頁、一萬多字;另外,法國《小王子》、日本《桃太郎》,甚至《台灣詩情》也都有微書作品。今年是鼠年,年初他更創作〈十全十美黃金鼠〉,每隻都小於一毫米;在蛋雕方面,他將許多「空」字,刻在蛋殼上,蛋殼內有兩百三十個小空字,組成大空字;米雕更顯功力,從台北一○一、萬里長城,到甘肅麥積山石窟的泥塑大佛都微縮至米粒天地中,令人驚豔。創作前打坐靜心創作時高度專注陳逢顯希望這流傳千年的絕技,也能有時代意義,常會以新聞時事為題材,如最新力作為陳時中的米雕頭像,還戴上口罩,「在防疫期間,他確實對台灣有助益」,因此盼用藝術創作,記錄台灣一段歷史。六十五歲的他分享,「看似輕描淡寫幾筆,背後卻是四、五十年的功力,才能在方寸間掌握輪廓、比例、明暗層次,還要抓到生動神韻。」「例如在米上繪畫,須屏氣凝神,高度專注,呼吸脈搏微弱震動,若心有雜念,筆鋒無法行雲流水,易宣告失敗。」因此打坐靜心成為他創作前的重要儀式,「心若靜,手就穩,便能由心控制意念,遊走於方寸之間,這需很長時間鍛鍊沉澱。」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陳逢顯在微觀小宇宙中,看到生命無限寬廣,因而更醉心其中,他分享自己對藝術的體悟:「把基本功修練好,融會貫通,涵養美學,無論是放大到無邊無垠,還是微縮至方寸渺小間,都可以游刃有餘,自由創作。」 前一篇文章 超級存錢筒 樓梯扶手鋼管 攢了46萬 下一篇文章 老爸的遺憾 她想圓滿 14歲女娃 投身方程式賽車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雲梯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鹿兒島海域 抹香鯨群直立睡覺恐龍活化石 鶴鴕叫聲好嚇人女子為公益而跑 60天橫跨澳洲3800公里失明媽大學畢業 想攻讀博士造福盲人聖伯納犬主題樂園 撫慰人心 作者其他文章NSO 推飛行的荷蘭人歌劇音樂會中國戲曲學院名家 8月來台公演威廉・透納特展 藍色瑞吉山之日出 國寶級鉅作吸睛新北文化獎揭曉 劉鎮洲等獲殊榮莫內睡蓮 今開展故宮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3典藏先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