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綾作品〈大婚〉。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薛惠方台南報導】「當畫家遇見小說──吳悅綾多媒材手繪畫作雙系列個展」正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展出。擅長素描、水性色鉛筆、複合媒材等藝術創作的吳悅綾,此次個展分為二個系列呈現,分別以《夢想畫.劇場書》描述台灣在地街頭藝人真實故事、《阿嬤.光繪音樂小說》敘說走過日治與民主時代的台灣童養媳阿嬤一生故事情節手繪畫作。
此外,為深入展覽內涵,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二十一日於南台別院五樓舉行「吳悅綾多媒材手繪雙系列個展」講座、「跨界藝術──當畫家遇上小說與唱片」二場講座。
跨界合作
畫冊置入LED
在第一系列中,吳悅綾以咖啡顏料作畫,闡述《夢想畫.劇場書》裡的情節畫面,敘述身價不斐的大老闆是如何淪為乞丐,再變成街頭藝人,他的女兒又是如何尋覓失聯父親的動人故事。隨著畫筆視線,闡述一九八○年代迄今,隨台灣經濟起落轉變的社會價值觀,並分享許多令人動容的時代故事,關於親情也關於愛情。本系列畫冊加入了四萬字寫實小說、AR、藍芽喇叭、配樂專輯、韓劇主題曲、中國好聲音歌手跨刀參與等跨界合作。
第二系列則取材《阿嬤.光繪音樂小說》,以故事情節手繪畫作並編入畫冊,共三十四幅彩色速寫作品。以走過日治與民主時代的台灣童養媳阿嬤一生為主軸,搭配一萬字中英對照的文本、結合流行專輯的跨界繪本形式呈現,記錄大時代下的喜怒哀愁。畫冊中並以特殊設計置入LED發光裝置,搭配精華透明畫作投影片,呈現阿嬤在六歲時被送養當童養媳的一生。分享屬於阿嬤的命運無常、無奈與幸福。
記憶畫圖
結合聲音氣味
為何會用咖啡來畫畫?吳悅綾談起是記憶畫圖,小時候家中經營咖啡店,父親煮咖啡帥氣的背影,虹吸式咖啡琥珀色泡沫顏色的變化,聲音、空間氣味是熟悉、喜歡的,用咖啡來畫畫是有溫暖的,在「夢想畫」系列中,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時代故事,關於親情、愛情,咖啡顏料創作更能帶來溫柔溫暖感覺。
阿嬤系列是被遺忘的故事,但對阿公阿嬤是永不褪色的故事,雖然右手大拇指關節疼痛無力,卻堅持完成三十四幅畫作。有人問她畫畫辛苦嗎?吳悅綾泛紅眼眶說:「不會!一點都不會,因為我很幸運,我能做喜歡做的事情是幸福的;只要努力,小小的我慢慢會被發現。謝謝幫助我的阿樂老師、支持我從不否定我,讓我選擇做最喜歡做的事的家人,以及佛光緣美術館師父、師兄師姐,謝謝大家觀賞我的畫,只要堅定,愛都不會失去。」
在「跨界藝術──當畫家遇上小說與唱片」講座中,可澄音樂製作人阿樂老師分享由音樂創作到成立公司,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繼續經營CD產業。阿樂老師說到接納與改變的智慧,「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最快,讓自己更好,才能去更想去的地方,以滿懷希望正向、樂觀心態來面對」,他強調,改變自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當畫家遇見小說──吳悅綾多媒材手繪畫作雙系列個展」展期至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