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芸
《未央歌》在我高中時代被奉為大學先修必讀的書之一,是以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為背景,對青年學子在烽火歲月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的真情演繹,令人擊掌、嚮往。
後來看到齊邦媛教授寫的《巨流河》,又讓我串聯起《圍城》改編的電視劇以及《無問西東》的影片,那些人物便活脫脫的走了出來……
政府為維護教育精英的延續,不畏艱困大舉「南遷」的魄力,磨練成那一代師生的愛國情操和勇於承擔的氣節,終於在《西南聯大行思錄》一書中有了完整的解答。作者張曼菱在〈後記〉中說:對於國難當頭,「氣節」與「聯合」是最重要的精神長城,「南遷」是整個民族的選擇,是從心靈中發來的選擇,與傳統的「氣節」一脈相承。
每讀這些書,不禁熱血沸騰,想到那一代人的「氣節」,我雖生不逢時,但回顧歷史,也受到這「一脈相承」的影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