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來了! 棄養綠鬣蜥繁殖逾萬隻 |2020.05.29 語音朗讀 28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野外發現外來種「綠鬣蜥」族群,已嚴重影響在地生態。圖/尤聰光綠鬣蜥到處流竄,圖為台東市太平溪一處防汛道路出現綠鬣蜥蹤影。圖/羅紹平綠鬣蜥野外族群嚴重危害屏東農作物,為了控制綠鬣蜥野外繁殖數量,2019年屏東縣政府曾抓1隻成蜥兌換1盒老鷹紅豆的活動。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外來入侵種綠鬣蜥野外數量近年不斷攀升,縣府去年7月首創辦理移除外來入侵種綠鬣蜥換老鷹紅豆活動,10個月來已捕捉3000多隻,野外數量粗估逾萬隻,地區分佈在潮州、竹田、萬丹和內埔。枋寮鄉民昨(28)天下午在北勢溪邊發現1隻成年綠鬣蜥,民眾錄影po上地方社群網站,提醒當地居民注意安全。縣府農業處說,枋寮首度發現的野外個體,研判是飼主棄養或逃跑。農業處說,外來入侵種綠鬣蜥野外族群若繼續擴散,會逐漸壓迫本土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生態失衡、造成農業損失及破壞水道或溝渠結構、侵蝕堤岸,危害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全民共同參與移除,兌換活動以縣內優良農特產品為獎勵品,會不定期更換增加豐富性,兌換地點在潮州和屏東市消防分隊。農業處說,綠鬣蜥成長速度快,且在野外無天敵,繁殖能力強,1隻母綠鬣蜥每年可產20至70顆卵,野外數量雖無正式調查統計,但從已捕捉3000多隻推算,粗估逾萬隻。民眾捕獲的地區集中在屏北的潮州、竹田、萬丹和內埔,位於屏南的枋寮首次發現野外個體,從地域研判不是野外繁殖,可能是飼主棄養或逃跑。農業處提醒,成體綠鬣蜥力量大,雖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不建議徒手捕捉,居家或野外如發現綠鬣蜥,可利用水桶、紙箱或其他容器撲蓋捕捉,但要注意其尾巴甩動和避免被咬。 前一篇文章 不只夢幻湖!竹子湖海芋田復育水韭 下一篇文章 比旅蛙還萌的黑夜小精靈 諸羅樹蛙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6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7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日月潭沒降雨蓄水率增加 水力發電助攻屏東書院園區公告 不能再亂餵鳥類及野生動物 尊重原民文化 七彩湖擬畫保護區盼善意對待海洋 屏東再啟動回收廢漁網計畫要維護生態 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桃園市復興區櫻花開 罕見「藍喉太陽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