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愈越來愈越多人飼養貓狗等寵物,但主人真的了解自己狗狗的喜、怒、哀、樂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最近開設寵物行為學,邀請狗主人帶著心愛的狗狗,學習狗狗的心理和健康管理。
負責講課的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獸醫師駱虹霏表示,養寵物的人很多,但很多主人對狗狗的心理和健康並不太了解,甚至有很多誤解,需要再加強,其中最需注意的就是狗狗的飲食。
她說,因為不少狗狗都跟著主人吃人的食物,這樣反而不健康,其實,狗狗最好的飲食習慣是吃狗食,而狗狗也有代餐包可吃,關心狗狗的主人也可看食譜做出狗狗愛吃又健康的食物。
駱虹霏也表示,很多飼主常抱怨自家的狗好吃懶做、又笨、又到處闖禍,其實這只是飼主自己不會教,不知從何教起。
她指出,用關心、誘導、鼓勵的方式教寵物坐或大小便,不但效果更佳,飼主與狗狗的共處關係也不會過度緊繃,絕對比暴力打罵的方式有效。
這堂由文大推廣部九月下旬所新開設的課程,是該校首次針對寵物所開設的行為學課程,初期以狗狗為上課主軸,利用實例呈現狗狗常見行為的情緒誤解,讓飼主避免對於愛犬做錯的回應,同時也會教導主人訓練愛犬的正確方法。
文化大學表示,未來還計劃要開設貓類寵物行為學課程,甚至針對兔子、蛇、蜥蜴、烏龜等現代都會常見的各式寵物設計一系列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