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據統計,中國約有五百多種公開或內部出版的古體詩詞報刊,其中古體詩詞發表的作品,每年就有十萬首以上。此一現象從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所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詩歌節中可看出,近年來,中國古體詩詞創作發展速度很快,呈現出一種古體詩詞創作「復興」的態勢。
中國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鄭伯農指出,中國現有古體詩詞的作者和讀者量不在新詩之下,甚至超過後者,其社會影響也不比新詩弱。目前,中華詩詞學會擁有一萬多名會員,加上各省、市、自治區以及各縣詩詞學會的會員,全國經常參加古體詩詞活動的人員達百萬以上。《中華詩詞》雜誌創刊的時候,只有幾千份,現在,它發行世界五大洲,每期印刷數量二萬五千份左右,成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詩歌刊物。
在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史上,古體詩詞輝煌,也曾衰落,但其影響從未消失過。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及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等至今仍常常被人吟誦。二十世紀初,詩歌革命後,新詩一度成為中國詩壇的領銜主演者,但受到冷落的古體詩詞從沒有停止發展,不但文化界有許多人繼續以它為表達心聲的載體,政界、軍界、社會各界都有許多人愛好舊體詩詞。現在,中國除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自己的詩詞學會。
鄭伯農介紹說,比起前幾年,目前詩詞界的創作水準普遍提升;現在,詩詞界不但有一批成就卓著的老詩人,也有一批在中國有影響力的中青年作者,如王亞平、星漢、盡心等。詩歌理論家認為,二十世紀是新詩取代古體詩詞,在詩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世紀,而二十一世紀,新詩和格律詩將聯手比翼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