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錦琍台北報導】教育部決定投入七千七百萬補助七十所國中小設置能源小屋,讓學校能將閒置教室打造成環保節能的學習空間,國內學者則建議學校在規畫時可以考量校園整體環境,讓節能的概念不侷限於閒置空間,而能自然的融入學童的學習環境。
「讓它成為校園的節能教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周鼎金建議學校,應該思考如何讓能源小屋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若限制校方騰出一個閒置空間,再以經費來打造這個閒置空間,孩童必須特地到這個環境才接觸到節能的方法。周鼎金指出應將節能的概念落實在學童平常玩耍的地方。
周鼎金也提出融入大環境的建築概念,他以中國電器公司的節能小屋為例,公司將人員進出頻繁的警衛亭加裝光電板,讓太陽能轉化為警衛亭的發電源。除了警衛亭,教授認為庭園、停車棚,甚至遊樂區都是可以展現節能概念的空間。校方若發揮巧思,運用風力來轉動遊樂設施,或是以熱能來製造流水,學童可以在遊戲中學環保。